AI导读:

7月24日证监会提出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推动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举措落地,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释放我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拥抱创新的信号。

  7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召开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时提出,“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这一表态释放出我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拥抱创新的强烈信号。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通过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资本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重点支持领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此次监管提出“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的目标,是对全年改革任务的稳步有序推进,也是对多层次市场功能优化的系统性谋划。在2025年1月13日、5月7日、5月19日召开的证监会相关会议上,均提及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

  具体来看,科创板方面,“1+6”改革方案应势落地;创业板方面,部分改革举措已初见端倪,6月18日证监会将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6月27日深圳大普微电子首发上市申请获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此外,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深交所正在进一步深化创业板改革,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军认为,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仅精准回应了“资本市场如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命题,更以前瞻视角规划了资本市场的改革路径。

  市场功能系统优化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开展,创新需要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的融资环境,这也成为当前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出发点。

  从资源配置效能提升来看,科创板“1+6”改革方案中,科创成长层梯度培育体系让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都能找到适配的资本支持路径;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的启用,让那些处于技术攻坚期、暂未盈利但前景广阔的创新企业获得资本助力。

  风险防控机制的完善同样是功能优化的重要体现。深交所明确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并非简单降低上市门槛,而是通过清晰的标准界定,让这类企业的价值评估有章可循。

  这种功能的系统优化,正在让资本市场的“造血”能力不断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