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估值筑底 联博基金看好结构性机遇
AI导读:
联博基金朱良表示,A股市场底渐趋明朗,估值偏低且企业现金流健康。看好红利、新质生产力及新消费等结构性机会,认为民营经济复苏动能显现,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可投资性提升。
在全球不确定性高企的环境中,中国市场展现的估值优势与结构性机遇正吸引更多资金聚焦。
日前,联博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朱良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A股正处于市场底渐趋明朗的阶段,政策、结构、基本面三方面均在逐步改善。
从宏观趋势、资产选择到投资策略,朱良系统阐述了联博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最新判断。他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转型关键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红利、新质生产力及新消费等结构性机会。
情绪回暖
A股估值筑底
“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A股与其他市场相关度较低,具有比较好的防御性。”朱良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中国市场以内部逻辑驱动为主,估值偏低,企业现金流健康,是全球资产配置中的独特一环。
朱良认为,关税摩擦是上半年扰动市场的核心因子。关税数字本身固然重要,但市场更担忧的是其带来的不确定性。4月所谓的“对等关税”出现后,中国迅速采取对等应对措施,将税率提升至125%,此举迅速缓解了市场的焦虑。随着贸易谈判气氛回暖,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修复,风险资产普遍上涨。
尽管当前A股市场情绪已现回暖迹象,但在朱良看来,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具备显著吸引力。从发行端数据观察,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区间,这一指标直观反映出市场尚未进入过热状态。基于此判断,当前阶段正成为价值投资者把握优质资产配置的关键窗口期。
朱良进一步指出,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意味着需要减少债务驱动。在此背景下,利率或将步入中长期下行通道。从理论上讲,当实际利率处于高位时,权益市场通常处于明显低估的水平,而下行周期则伴随着政策刺激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将进一步推动权益资产的估值提升。基于这一判断,他认为,当前约1.7%的实际利率水平,或可视为A股市场整体运行稳健的重要表征。
看好红利、新质生产力、新消费
谈及资产配置策略时,朱良指出,联博基金在平衡价值与成长维度的基础上,核心布局仍锚定长久期资产。
具体而言,这一策略主要聚焦两大方向:其一为现金流充沛、分红稳定性强的红利型资产,这类企业具备穿越周期的防御属性;其二则是净资产收益率(ROE)具备持续提升动能的高质量标的,其成长潜力有望在长期维度中转化为价值增值。
在板块选择上,他尤其看好三条主线:首先是红利板块,在利率偏低的环境下,能持续分红的企业被视为“存款替代”;其次是新质生产力板块,即那些拥有高密度的无形资产、注重科技创新的企业,尤其是相关的民营企业;最后是新消费板块,满足当下消费者“轻支出、高反馈”的心理偏好,孕育着诸多投资潜力。
民营经济复苏动能显现
在分析行业投资机会时,朱良特别强调民营经济的复苏动能是关键观察维度。他指出,自2023年起政策环境已迎来实质性优化,这一积极信号正持续传导至市场端——当前他尤为关注民营企业投资信心的动态变化,将其视为衡量民营经济活力的重要先行指标。
“我们观察到,民营企业的资本开支正在回升,净资产收益率也已从底部开始回暖。”朱良表示,这说明头部民企已经在为新一轮增长周期做准备,虽然市场还未全面反映,但数据可能已经“先知先觉”。
对比国际经验,朱良认为,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可投资性正在提升。他以日本为例,当年东京证券交易所通过市值管理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加大分红回购,成功吸引外资回流并提升了整个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中国也在做类似改革,未来如果治理结构持续改善,外资或将进一步加大配置。
朱良表示,当前A股仍处于估值与情绪的相对底部,而政策、结构、基本面三方面均在逐步改善。在他看来,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转型关键期,优质公司终将穿越周期,释放长期价值。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