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红利股分红除息后走势解析
AI导读:
文章探讨了高股息红利股在分红除息后的短期退潮现象,分析了机构资金的操作逻辑,指出分红后的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向上规律,适合长线投资者。
最近,高股息红利股出现了短期退潮的现象,典型的个股如中国移动、长江电力等在分红除息后,股价短线下跌了10%左右,还有不少银行股在分红除息后短线也进入了调整。
那么,为什么高股息红利股在分红除息后会突然没有上涨动力了呢?其实,股票的上涨和下跌都是有规律的,特别是像机构资金重仓持有的长线股更是有阶段性波动的规律。其实,从这些红利股除息、除权之前的走势就可以看出端倪,其在除息、除权之前几乎都是单边上涨,资金抢权的欲望较为强烈。在除息、除权以后,机构拿到了现金分红,有充足的现金可以再投资,那么对于这些机构资金来说,当然希望其投资的股票价格越低越好,因为价格越低,买的股数就会越多,可以有效地摊低持仓成本。
从另一个角度看,高股息红利股之所以被市场追捧,就是因为有高分红。但是,这个分红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在过去,大多数都是一年分一次,现在有部分高股息个股是一年分两次,有少数个股还会按季度分红。因此,投资这样的高股息红利股都是按分红的时间规律来的,一般都是在没有分红之前,即含权的时候被资金买入;而当分红利好兑现以后,短期会有部分资金选择观望,毕竟到下一个分红季最短也需要半年的时间,而且从二级市场投资的角度来看,分红完了就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也会让部分跟风的资金选择撤离,特别是在短期无法填权的情况下,游资基本上都会反向操作。不过,高股息红利股出现短期价格回调对中长线资金来说是一件好事,特别是那些可以长期持续高额现金分红的个股,并不会因为除息、除权后改变基本面情况。因为这些个股的可持续分红能力强,而且像中国移动和大多数大中型银行股分红的绝对值还会越来越高,如果股价出现下跌,股息率则会相应上涨,对场外资金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比如中国移动目前的静态股息率已经接近4.3%,而且其承诺未来的股利支付率将达到75%,再按照5%左右的净利润增长率来计算,其未来的分红的绝对数会增长,但现在股价却出现了回调,相应地,其动态股息率就会越来越高。
从A股市场的历史经验看,但凡能持续高分红的现金奶牛公司,其分红后的短期调整都不会改变其股价长期向上的规律。如长江电力2024年7月分红除息、除权以后,股价调整了近半年时间,从每股30元以上调整到不足27元,但随后又经历了半年的上涨,股价最高冲到31元上方。其实,很多大资金也是摸准了高股息红利股这样的规律,利用其大波段的走势来做差价。对于能够长期持续分红的高股息红利股来说,一般在分红除息、除权后股价调整10%左右即可能触底,但未必会立刻转身向上,而是不断地磨底,在量能萎缩到一定程度后,也就是在基本上没有抛压的情况下,大资金才会选择重新做多。
资本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任何股票价格的上涨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波浪式前进,有波峰,也有波谷,即便是长线资金,也不是买入后就一直持仓不变,他们也需要利用大波段来适当做差价,提高阶段收益率。有意思的是,这也仅仅是A股才有的特色,对于像港股那样投资风格比较稳健的市场来说,中国移动除息、除权后股价基本上不怎么跌,也就是说,在港股市场中买中国移动的投资者,基本上都是价值投资的拥趸,连短期差价都懒得做。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高股息红利股的基本面不能发生大的变化,承诺的股利支付率要稳定或能持续提高,经营业绩要稳中有升。如果这样的股票短期出现下跌,就是买入时机。从历史经验看,传统公用事业行业中的大型电力上市公司和高速公路公司、大型煤炭采掘类上市公司、大中型上市银行和大消费行业中的家电、乳业等龙头公司,这些高股息红利股的代表品种,在年度或者半年度分红以后,都有可能出现短期调整的情况,但这种调整没有一次是真正的股价下跌,而是不断重复的波段式调整节奏。如果还要“稳中选稳”,并兼顾股价上涨的幅度、行业和企业基本面等因素,那么,招商银行、中国移动等个股的风险系数会相对低一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高股息红利股目前对长线投资者来说是在挖黄金坑,但这些品种不适合短线投资者。因为即便像中国移动、长江电力这样的高股息红利股,一年下来的大波段差价加分红的收益率也不过10%—20%,这种收益水平大多数短线资金是看不上的,但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能年年如此也很不错了。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