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基于2024年底报告提出2025年流动性牛市可能,分析居民收入增速、杠杆资金、逆势维稳力量等对牛市影响,判断当下牛市主升浪来临,并给出近期配置观点及行业展望。

我们在2024年底的报告《政策>流动性>盈利——2025年度策略》较早提出2025年出现流动性牛市的可能,近期这一观点的认可度有所提升,不过投资者对细节还是有很多分歧,本报告对部分分歧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居民收入增速对资金入市的影响、2014-15年牛市能否重演、逆势维稳力量对牛市高度的影响、居民资金流入力度对牛市主升浪判断的影响等。

居民收入增速是增量的概念,而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资产,存量资产的腾挪比增量收入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大。历次牛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改善均是滞后股市牛市的,所以居民收入增速是否回升并不是牛市的必要条件。

2014-2015年融资余额、融资余额/流通市值均大幅增长,2019-2021年和2024年9月以来融资余额回升,但融资余额/流动市值增速不快。杠杆资金的占比会影响股市上涨的速度,但不会影响方向。因为居民资金流入的本质是居民有较多的存款、其他资产收益率不高、股市赚钱效应回升,每一轮牛市居民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都会略有差异。

2014-2015年牛市是较为纯粹的流动性牛市,由于牛市期间涨幅过大,随后的2015年下半年,股市出现了较大的回撤和波动。学习效应可能会限制牛市的高度,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股市的涨幅相比2014-2015年牛市还小很多,目前这一担心可能还尚早。而如果考虑到ETF资金逆势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这一过程可能也会比较慢。

现在的居民资金确实在流入,不过还没有大幅上升。量化私募和固收+产品整体渠道认可度较好,回升较早,主动权益产品和居民开户数也有所回升但力度还不是很强。历史上牛市主升浪初期大多是部分渠道最先改善,直到牛市主升浪后期,所有渠道才能都感觉居民资金流入很快。

比如2014年下半年的牛市主升浪,指数突破之前融资余额持续增长,比指数更早创新高,并在指数突破后加速流入。但公募偏股型基金份额增长明显滞后市场,直到2014年10月才开到较强的回升。

2020年下半年的牛市主升浪,指数突破之前的很长时间(2019年下半年-2020年初),公募权益基金已经开始明显增长,但其他的资金流入渠道直到2020年7月以后才感觉到牛市。

当下的判断:政策和资金推动,牛市主升浪来临。24年10月-25年6月,市场宽幅震荡期间,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调积极、各类主题机会活跃,这些特征较为像2013年-2014年中和2019年,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全面的牛市。随着下半年政策预期增多,股市逐渐对当期盈利脱敏,股市结构性赚钱效应已经接近1年,后续居民资金大概率会逐渐增加,股市大概率已经进入主升浪。

近期配置观点:增加弹性配置,金融内部增配非银,AI内部增加应用端配置,周期股半年内也有望存在弹性表现。

配置风格展望:牛市中期的风格和牛市初期往往会有些变化。牛市初期风格和牛市后期风格类似,牛市中期风格容易扩散。牛市最强行业风格,牛市中期反而不强。

牛市中期大小盘往往会剧烈波动,前半段和后半段风格大多不同。

配置行业展望:(1)金融:由银行转配非银。(2)有色金属:产能格局强,若经济偏弱,则受影响较小,若经济偏强或政策支持,则受益较多;(3)传媒:AI季度休整尾声,传媒估值性价比较好;(4)军工:独立的需求周期,内外部特殊环境下,军工可能会有持续的主题事件催化;(5)周期(钢铁、建材、化工):当前环境下,稳供给政策或将出台,年底可能还会有需求稳定政策。

(文章来源:信达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