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多层次体系与期货期权市场并进
AI导读:
“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量质提升,多层次市场体系加速构建,A股科技板块崛起。耐心资本赋能科技创新,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作用突出。期货期权市场迅猛发展,品种覆盖面扩围,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市场运行质效不断提升。
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了“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情况。他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更加完备,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
未来,完善资本市场发展理念和监管方式,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仍是资本市场改革的主线。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还需要在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效能。
多层次市场体系加速构建
“十四五”期间,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速推进,随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板块和市场定位进一步明确,一个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股权市场逐渐成型。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组数据更为直观: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57.5万亿元,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到31.6%;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场研发投入就已超8100亿元,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
“上市公司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A股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已超过一半,特别是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形成了集聚效应。”业内人士指出,从新股“含科量”显著提升,到科创公司技术成果加速涌现,再到新兴产业集群成势,中国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成色越擦越亮,有力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这一趋势的形成,得益于政策引导、研发投入、资本赋能三重因素协同驱动。尤其是在“十四五”期间,北交所的成立,构建起一套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特色制度安排,推动资源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中小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截至目前,北交所有上市公司27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同时,新三板累计服务企业超1.4万家,在完善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的工作机制下,新三板已向沪深北交易所输送上市企业超740家,中小企业上市渠道更加畅通。
同时,交易所债券市场产品日趋丰富,公募REITs、科创债、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品种加快发展。科创债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金融工具,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科创债为例,年内券商科创债发行规模已超570亿元,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券商正以融资与服务双轮驱动模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科创债市场持续活跃。
多措并举让资本更耐心
“十四五”期间,耐心资本赋能科技创新的作用更加突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九成的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孵化器”“加速器”“推进器”等效应持续释放。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达14.4万亿元,在投项目15万个,在投本金8.97万亿元。其中,创业投资基金在投项目中,投向中小企业数量和在投本金占比分别为74%和55%;投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在投本金占比分别为50%和54%;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数量和在投本金占比分别为32%和21%,体现出其投早投小和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耐心资本助力科技创新。
业内人士指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已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其通过并购交易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和行业整合,通过专业的投后管理从战略、治理、人才、资源等方面赋能企业成长,助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作用凸显。
政策的支持让资本更趋耐心。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促进股权创业投资发展的支持政策,2024年,“创投十七条”的发布,对完善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意义重大,政策支持为资本耐心提供保障。
章俊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支持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发展,畅通退出机制,提高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资金的流动性,更好发挥一级市场中耐心资本对科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科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期货期权市场迅猛发展,市场运行质效不断提升,产品体系持续丰富,功能作用稳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切实增强。吴清介绍,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57个,广泛覆盖农业、制造业、金融、航运等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使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惠及千厂万企、千家万户,期货期权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2020年以来,期货市场的资金总量持续攀升,截至目前,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1.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期货市场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活跃度提升。
“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提升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有期货公司的资管负责人表示,这与政策的推动密不可分。“十四五”期间,证监会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在基础制度层面,推动出台《期货和衍生品法》《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期货市场基础性制度的顶层设计,同时系统性完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自律规则体系,健全期货监管规则“四梁八柱”,政策推动期货市场规范发展。
截至8月底,期货市场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达65.34%,较2020年增加7.94个百分点,期货已成为很多产业企业经营“必需品”,大部分期货品种已成为境内贸易定价基准,原油等对外开放品种已具备一定的国际定价影响力,为助力企业提升跨境经营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这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外资机构参与期货市场的渠道不断拓宽有关。截至目前,对外开放特定品种和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的期货期权品种分别达24个和95个,纸浆、豆油、橡胶期货陆续通过结算价授权“走出去”,期货市场正逐步形成开放、包容、合作的发展格局,期货市场开放格局形成。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