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1月10日A股大消费板块集体反弹,物价数据明显改善,未来国内物价有望进一步企稳。同时,AI泡沫论引发市场热议,A股市场呈现“高低切”特征,需密切关注产业变化。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0日电(林郑宏)11月10日,A股大消费板块出现集体反弹,物价企稳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免税龙头中国中免涨停,粮油龙头金龙鱼涨超4%,乳业龙头伊利股份涨3.59%,白酒龙头贵州茅台涨超2%,上述个股成交量均明显放大。

  有市场人士认为,大消费板块集体反弹与周末发布的10月物价数据明显改善有关,物价企稳预期增强,未来国内物价有望进一步企稳。

  10月CPI同比由负转正国内物价有望进一步企稳

  据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物价企稳态势明显,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受国内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改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收窄。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10月通胀数据延续好转,物价企稳幅度略高于预期。具体来看,食品、非食品、核心月度环比均为正增长,属于过去六个月以来首次;核心CPI(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CPI)同比涨幅连续第六个月扩大;CPI服务价格同比增长0.8%,属于2月以来最高;PPI环比也回到正增长,属于年内首次。

  郭磊预计,11-12月猪肉价格基数逐步走低,在目前环比大致稳定的背景下,CPI同比将大概率继续反弹。他建议投资者关注价格回暖所带来的基本面线索,比如10月数据改善幅度较为明显的煤炭、水泥、光伏设备、锂电池等。耐用消费品价格环比尚未触底;由于其特殊特征,其年度价格在历史上跌多涨少,在“反内卷”线索下未来可能也会趋于好转。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在扩内需政策、中秋国庆假期以及食品价格回暖的共同带动下,10月CPI同比实现由负转正;同时,在“反内卷”等政策效能持续释放的推动下,相关工业品价格回升也促使PPI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向后看,近期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完成投放,加之有关“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调,存量与潜在增量政策的共振或为内需增长注入动力。此外,随着反内卷政策继续深入推进,我国物价有望进一步企稳。

  A股初现“高低切” 市场激辩AI泡沫论

  除了CPI数据明显改善以外,近期大消费板块在持续低迷后已显韧性,物价企稳预期助力板块反弹。如五粮液在第三季度净利同比大幅下滑的结果出炉后,次日股价低开高走,今日更大幅反弹,股价已回升至三季报发布前的120元/股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新消费概念今日亦同步走强。截至发稿,沪上阿姨涨超15%,蜜雪集团涨超9%,泡泡玛特涨超8%,古茗、奈雪的茶、茶百道等个股亦明显跟涨。

  而在大消费板块反弹同时,AI相关的光模块和PCB等近期高位热门板块出现回调,A股市场今日呈现一定“高低切”特征。

  新华财经注意到,近期美股市场关于AI泡沫的讨论较为激烈,尤其是OpenAI提议美国政府贷款担保一事引发市场担忧,英伟达上周股价跌超7%,创今年5月以来最大周跌幅。受此影响,近期A股的英伟达产业链相关公司如新易盛、工业富联、胜宏科技等股价均出现明显回调。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公募在TMT方向的持仓比例已经超过了40%。但实际上电力设备新能源、有色、化工近期的上涨或多或少也跟全球AI基础设施的投建相关,例如近期的电力设备、逆变器、储能、能源金属、磷化工等。如果粗略地认为有色、化工、电新目前的贝塔驱动力也是AI产业趋势,2025年三季度机构投资者对于AI敞口的暴露估计应占到组合的60%(即统计TMT+电新+有色+化工的持仓占比)。如果认为这是单一贝塔驱动的持仓敞口,那实际上已超过2021年公募对核心资产的配置比例。

  上述研报还认为,在赛道拥挤的同时,近期市场其实对北美AI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担忧和讨论越来越多。比如近期北美科技大厂的CDS spread(信用违约交换价差)明显扩张,9~11月Oracle、谷歌、微软的CDS(信用违约互换)涨幅都超过了30%,同期北美一揽子投资级CDS的报价下跌3%,说明做信用交易的人已经开始押注这些企业偿债能力恶化。这背后的本质还是市场目前在怀疑AI能否产生足够的商业变现空间以支撑越来越高的数据中心投建成本(尤其还面临电力的短缺)。因此,整体来看目前A股最大的影响因素实际上和美股是一致的,就是AI的商业化进程和AI基础设施投入的可持续性。而这目前并没有确切答案,仍需密切关注产业变化。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