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沐曦集成电路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39.04亿元用于GPU等研发。作为国产AI芯片新秀,沐曦虽处亏损但市场潜力大,国产GPU赛道竞争加剧,生态建设迈入新阶段。

寒武纪之后,更多国产AI芯片企业加速奔赴资本市场。6月30日晚间,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IPO获受理,A股的GPU赛道将迎来新秀。根据招股书披露,沐曦拟募资39.04亿元,主要将资金用于新一代通用GPU、AI推理芯片及前沿异构计算架构的研发与产业化。尽管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沐曦的招股书提供了诸多信号,其市场渗透率已呈显著上升趋势,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相对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较明朗的竞争格局。

在近年GPU的创业浪潮中,涌现出了“国产GPU四小龙”——摩尔线程、沐曦、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沐曦成立于2020年,创始人陈维良曾任AMD高管。其投资阵容亦堪称豪华,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经历8轮融资,金额达到数十亿元,估值已超过210亿元。从产品层面看,沐曦的GPU目前主要面向数据中心市场,核心产品包括通用GPU产品“曦云C系列”、推理GPU“曦思N系列”、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

招股书显示,沐曦的旗舰产品“曦云C系列”训推一体GPU芯片在通用性、单卡性能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截至报告期末,沐曦的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000颗。不过,公司目前尚未盈利,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产芯片渗透率低,面临技术标准适配及用户习惯迁移障碍等。

过去三年,GPU在算力市场的地位快速上升,而GPU国产也成为科技自主的关键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已有沐曦、壁仞科技、天数智芯、摩尔线程、燧原科技等厂商发布GPU产品。纵观国内的AI芯片市场,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派系。其一是科技巨头阵营,华为、阿里、百度、腾讯均已布局自研AI芯片;其二是AI和GPU的纯芯片厂商,既有寒武纪、景嘉微、海光信息等已经上市的公司,也包括燧原科技、沐曦、壁仞科技、摩尔线程、天数智芯等;其三是面向细分市场的企业,比如在车载AI领域,有地平线、黑芝麻等创新企业。

眼下,各个派系的企业代表都在奔跑中,昇腾的突破、GPU公司冲刺IPO,也标志着国产GPU生态迈入体系化、工程化建设新阶段。从研制一颗芯,到打通一条链,再到支撑一个生态,这是一场“十年磨一剑”的技术耐力赛。而在中国市场上,国产芯片占比正在上升,新的市场空间正在显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