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医药产业新势力崛起,行业分化与出海成趋势
AI导读:
2025上半年医药产业成资本市场新势力,前100企业收入连降三年后出口回升。行业分化明显,出海成必经之路,并购重组推动产业集约化转型。
2025上半年以来,医药产业凭借高频出现的大额BD交易和不断翻新的股价涨幅,成为资本市场颇受关注的新势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创新药产业态势看起来如火如荼,但以营收为锚点,排名前100的企业整体收入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2024年降幅增大至2.5%,总收入为10049.7亿元。
在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指出,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下,企业分化成为必然。
数据显示,2024年百强企业中有42家企业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15家企业增速超过10%,当然也有31家企业遭遇了收入利润双下滑,17家降幅超10%。
▌行业分化趋势明显,出海成为“必经之路”
2024年,前100位企业入围门槛降至30.2亿元,前十位企业门槛同步回落至237.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和6.3%。
自2018年医药百强企业集中度突破30%后,产业集中度一直在30%-36%波动徘徊,2024年江苏以16家百强企业的数量位居第一。
从研发创新方面来看,2024年百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8.3亿元,同比增长6.3%,研发强度逐年提升至8.2%。
前百强与中小企业一样,承受着市场供需剧变和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带量采购常态化、创新药谈判压价、合规成本攀升......加速市场洗牌。
郭文提到,行业分化的背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博弈,一是部分创新药企通过专利授权实现了业绩增长,二是营销体系优化模式借助渠道变革提升效益,三是品牌价值驱动依靠品牌溢价保持稳定发展。
尽管面对内外重重压力,但2024年前100位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长率呈现显著回升态势,同比增长9.4%。
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三个关键驱动因素:全球医药市场需求回暖、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的优化升级。
▌从研发到商业化,生态共建是大势所趋
数据显示,2024年前30强企业中有23家为本土企业,其中前10强更占据9席。
2024年,有8家企业新晋前百,分别是北京同仁堂、四川百利药业等。百利药业凭借授权收入的强劲拉动,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实现超过10倍的跨越式增长;亿帆医药则主要凭借新产品商业化放量,成功迈入前百阵营。
在创新药国际化方面,前100位企业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4年,以恒瑞医药、豪森药业、信达生物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完成了多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授权合作。
亿帆医药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2024年相继获得欧盟EMA和巴西ANVISA的上市许可;豪森药业的HS-20093等均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2024年数据显示,前100位企业共开展39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覆盖美国、澳大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
郭文指出,产业生态共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很多医药百强企业通过加强产学研整合,打造创新闭环。二是体现在商业化阶段,通过广泛的合作打通市场通路。
“并购重组”同样是医药行业过去一年的关键词之一。前100位企业并购战略呈现三大鲜明特征:一是产业链整合强化优势,二是技术跃迁实现创新升级,三是管线扩容分散风险。这些战略性并购不仅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显著推动了医药产业向集约化转型。
梳理相关案例可以发现,过去一年医药头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链的重新整合,部分企业实现了技术跃迁和创新升级,还有一部分企业并购重组为了分散风险。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