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六周年:深化改革与市场生态完善
AI导读:
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为高科技创新类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专家建议科创企业“宽进严出”,完善一二级市场生态,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科创板将迎来开市六周年。这六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资本市场也进一步深化改革。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称,科创板为高科技创新类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设置了多元包容性的上市制度,契合科创企业特点,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着改革“试验田”作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何既支持高风险、潜力大、具有成长性的科创企业上市融资,又避免企业钻监管漏洞违法违规损害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利益?李楠认为,在入口端明确科创属性,在持续监管中严格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在出口端完善退市机制并严格执行。
当前资本市场处于深化改革过程中,李楠认为,A股市场已推出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监管规则,还需要树立正确的监管价值观,推出的政策具有前瞻性,在实践中严格执行,保持执行尺度的稳定性一致性。
建议科创企业“宽进严出”
经过六年的发展,科创板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589家企业上市,总市值超7万亿元。其中,科创板支持了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等上市,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李楠认为,可以参考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经验,宽进严出,上市条件较为宽泛,但是退市规则严格落实。具有前瞻性、包容性的规则应该简单、明确,鼓励科技企业发展,通过市场化机制来进行优胜劣汰。
就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前夕,科创板迎来新一轮深化改革。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推出科创板“1+6”举措。7月13日,上交所正式落地了相关配套规则。
在审核环节,科创板推出两大试点举措:一是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二是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一二级市场生态还待完善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加速“突围”,资本市场也不断深化改革,但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仍需持续发力。
李楠称,中国科技创新优势在于能够将最新的科技创新技术进行落地,但中国在高端芯片、光刻机等领域要真正实现技术突破,还需要较长时间。
“希望通过金融市场和多种融资渠道让资金流向有前景、有盈利、成长性好的企业,如果金融市场中的‘摩擦’越小,那么资金的融通性越好,这样的市场会越有效。”李楠称。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也正处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去年新“国九条”出台后,金融体系的“1+N”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今年科创板又推出新一轮深化改革,疏通一二级市场堵点,以期完善市场生态。
李楠认为,对一二级市场良性循环走上正轨,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一级市场方面,让资金有效配置到真正有前景的企业;二级市场需要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A股市场已有要改善的信号,也希望政策能够落到实处,让股票市场才能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让长期资金、价值资金愿意投并留下来,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李楠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