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IPO与再融资超1.1万亿元,支持589家公司上市,总市值超7万亿元。科创板发挥了改革试验田作用,有力支持了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

六年来,科创板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IPO与再融资超1.1万亿元,支持589家公司上市,总市值超7万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科创板作为A股注册制试点板块,发挥了改革试验田作用,有力支持了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打造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六年前,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上市公司数量、募资额与总市值稳步攀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逾八成。

专家表示,制度层面十余项创新制度落地,提升了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适配度,发行定价更加自主,彰显科创板审核的包容性。

科创板不仅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还促进了资本与科技创新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重构资本市场生态

地域上,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国23个省份,江苏、上海、广东、北京、浙江位列前5位。

科创板将改革“试验田”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系列创新制度落地生根,科创板指数体系、ETF及衍生品渐次丰富。

科创板已完成从“改革试验田”到“创新示范地”的跨越,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资本平台。

投资者结构有待优化

科创板改革持续深化,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

科创板面临市场波动性较大、投资者结构有待优化、市场流动性分化等挑战。

专家认为,信息披露质量需提高,退市机制执行力度需加强,制度包容性与风险平衡问题需关注。

持续引入长期资本

未来,科创板将继续坚守“硬科技”定位,通过深化改革、引入长期资本等举措,打造全球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

专家建议扩大长期资金入口,完善风险管理工具,丰富科创板投资工具,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引导国家大基金等与科创板公司形成“链式投资”。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