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7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科创板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进入科创成长层,标志着该层正式落地,旨在精准支持硬科技型企业,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

  7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科创板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即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标志着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

  科创成长层是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大制度创新,增强资本市场对硬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撑。未来,预计将吸引更多前沿科技型企业登陆我国资本市场,推动“科技—资本—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更加精准服务优质科技型企业,同时在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等方面作出专门安排。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项改革便在《科创成长层指引》中落实了实施路径。

  《科创成长层指引》明确,支持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上市时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发展。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把好准入关。

  科创成长层包含存量和新注册的未盈利企业,投资者在交易时如何区分这两类企业?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增加了特殊标识“U”。目前,一些市场明星股,比如寒武纪-U、百济神州-U、君实生物-U都在其中。上交所表示,为了帮助投资者直观地区分存量和新注册科创成长层股票,上交所组织市场对行情终端和交易终端展示进行优化,对新注册科创成长层股票添加标签“成”,提示信息为“新注册科创成长层股票”;对存量科创成长层股票添加标签“成1”,提示信息为“存量科创成长层股票”。

  《科创成长层指引》明确要求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保持不变,仍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有助于稳定存量企业和投资者预期。同时,提高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调出条件,推动新上市公司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科创成长层企业按照规定发布符合调出条件的公告后,上交所原则上在2个交易日内将企业调出。上交所将加大调出前后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是科创板制度体系的一次精准升级与关键补位。将大大增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精准性、系统性,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尤其是成长初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适配的资本市场平台。

  支持未盈利“硬科技”。相较于传统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往往长期处于未盈利状态。作为资本市场的“硬科技”试验田,科创板在设立之初便以“市值+研发”第五套上市标准,开境内资本市场“允许无收入、未盈利企业上市”先河。数据显示,自2019年科创板开板以来,6年间,有54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并在上市后总体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24年度,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4.79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已首次实现盈利并摘“U”。

  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科创板以未盈利状态上市的企业之一,2022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获称“3D视觉第一股”。奥比中光董事长、总经理黄源浩表示,公司以未盈利状态上市,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如今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营收利润稳步增长,公司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植根于资本市场日益包容的融资环境,也得益于各项改革举措的扎实落地。我们坚信,在制度创新和监管指引的双重驱动下,科创板创新驱动发展的生态,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贡献重要力量。”

  此次改革还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田轩认为,科创成长层将主要赋能这些具有高成长潜力但尚未盈利的科创企业,使得这些企业能够在早期阶段就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

  加强投资者保护。科创成长层企业上市时处于未盈利阶段,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记者了解到,本次改革将防风险、强监管的要求贯穿始终。设置专门层次,主要就是为强化风险揭示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以利于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在投资者管理方面,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改革没有对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新增投资交易门槛,仍为具备“50万元资产+2年经验”的资金门槛和投资经验即可。

  不过,《科创成长层指引》增加了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加强对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的专门风险揭示。本次改革要求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应当满足现有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基本要求。其中,投资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投资者,还应当签署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投资专门风险揭示书,充分了解未盈利企业的经营风险及相应的股票投资风险、股价波动风险等。不满足投资者适当性基本要求的,证券公司不得接受投资者的任何申购或者买入委托,而投资者继续交易在改革前已上市科创板公司股票的,不受此影响。

  此外,本次改革重视强化信息披露。为充分保障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帮助投资者充分识别未盈利企业风险,本次改革针对科创成长层企业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作出更高的要求。《科创成长层指引》明确,科创成长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结合行业特点充分披露尚未盈利的原因,以及对公司现金流、业务拓展、人才吸引、团队稳定性、研发投入、战略性投入、生产经营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在年度报告首页的显著位置提示公司尚未盈利的风险。

  专家提醒,科创板推出科创成长层,重点扶持未盈利高成长硬科技型企业,同步优化IPO预审机制和专业投资者背书制度,为硬核科技型企业打开了更畅通的上市通道。随着制度红利释放,预计将有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加速登陆科创板,涌现一批高成长性标的,对于那些专注于长期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和风险偏好较高的个人投资者,成长层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但另外,投资者需警惕高成长伴随的高风险。田轩表示,普通投资者投资科创成长层需要注意个人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深入了解企业基本面和成长前景,充分认识科创成长层企业的高成长性和高风险特征,避免盲目跟风。重点关注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研发能力和市场前景,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分享科技创新的红利,或者可通过专业机构或基金产品参与投资,借助专业力量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分散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