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麦肯锡发布《2025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中国汽车消费呈现四大趋势:价格战不再是王道,技术战成新宠;品牌格局重塑加速;纯电补能存忧,插混/增程受欢迎;技术平权加速,场景化应用引领产品差异化打造。这些变化为全球汽车市场变革提供指引。

  新华财经上海4月17日电(记者王鹤)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17日发布的《2025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中国汽车消费正呈现四大趋势:价格战不再是王道,技术战成新宠;品牌格局重塑加速,电动化智能化引领潮流;纯电补能存忧,插混/增程受欢迎;技术平权加速,场景化应用引领产品差异化打造。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中国区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管鸣宇强调,近十年来,中国在全球电动化及智能化转型中表现抢眼,这些巨变正重塑中国汽车消费者喜好,并推动汽车工业加速拥抱电动化与智能化。这种相互促进的作用不仅关乎中国汽车行业未来,也将影响全球汽车市场,决定未来5至10年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及竞争格局。

  首先,产品创新驱动成为主流,价格战失宠。中国汽车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但价格战对销量的刺激有限。消费者更热衷于新车型、新技术,技术战成为新战场。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指出:“随着家庭收入提升,研发提速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增强。消费者更愿意为领先技术买单,而非单纯被价格竞争左右。车企应挖掘‘稳价提质’策略,符合消费者期待,保护品牌定位。”

  其次,品牌格局重塑加速,外资品牌优势减弱。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技术和品牌认知上获得消费者高度认可。外资品牌豪华地位虽未减,但销售溢价能力受限。燃油车时代的口碑难以带入智能电动汽车时代。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白桦(Daniel Birke)表示,电动汽车技术成熟后,品牌对消费者的重要性将接近燃油车时代。领先车企需强化技术实力和品牌认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优势形象,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再者,电动转型大势所趋,插混/增程车型渐成主流。纯电补能体验不佳导致部分车主考虑回归燃油车,但插混/增程车型因补能便利、缓解里程焦虑等优势,受消费者青睐程度提高。插混/增程的兴起为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格局中带来积极影响。

  最后,技术平权普惠用户,场景化应用引领产品差异。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认知提升,智驾功能接触、满意度及期待均有所提升。技术平权浪潮推动场景化应用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产品的关键。车企需科学传播技术,教育消费者,合理使用智驾功能。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周冠嵩预测,随着AI大模型能力提升,领先企业将实现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贯通,智能座舱技术将成为市场焦点。

  报告认为,中国汽车消费趋势变化为全球汽车市场变革提供指引,预示未来全球汽车市场将在品牌格局、技术创新等方面迎来加速变革。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