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市场新常态:撤否家数创新高,上市数量近三年新低
AI导读:
IPO市场正形成新常态,今年在审企业数量减少超6成,撤否家数高达432家,成功上市企业仅94家,创下近三年新低或新高。保荐机构撤否率显著提高,IPO上市数量逐年递减。撤否企业正寻求分拆、换道上市及并购重组等出路,IPO市场未来发展待观察。
IPO新常态正逐步成型。今年,IPO在审企业数量同比锐减超6成,撤否家数高达432家,而成功上市企业仅94家,三项数据均创下近三年新低或新高。
详细分析IPO数据变化,截至当前,IPO在审企业共计237家,涵盖上交所70家、深交所86家及北交所81家,与2023年及2022年相比,分别下降65.75%及71.13%。撤否家数攀升至432家,撤单成为主要原因,其中9家IPO被终止注册,撤单数量同比增长59.93%及48.26%。相比之下,年内成功上市企业为94家,融资总额613.05亿元,上市家数同比减少69.97%及77.99%。
IPO市场发行节奏方面,今年整体节奏以三季度为分水岭,三季度前后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月度数据显示,1月上市高峰达14家,5月降至3家,10月及11月又小幅攀升至10家及11家。创业板上市家数最多,达36家,融资额215.36亿元。监管方面,严把IPO入口关多次被提及,9月表示维持IPO、再融资适当节奏,10月则提出逐步实现IPO常态化。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首家未盈利企业科创板西岸奕材于11月18日被受理,市场解读为审核节奏有望回暖,券商预测2025年新股发行速度将回升。
在撤否的432家IPO中,保荐机构表现各异。据统计,年内62家券商有撤回项目,IPO保荐家数前十的券商包括中信证券(92家)、中信建投(64家)等,撤否率普遍较高。其中,华兴证券保荐的北交所IPO蓝色星际因未消除中止审核情形被终止审核,成为唯一未涉及撤单的券商保荐项目。
与去年同期相比,券商保荐家数与撤否率均有所提升。撤否率增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监管严把IPO准入关、上市标准提高及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强化等。企业选择撤单寻求其他路径或在调整后再次冲刺IPO成为更优策略。
IPO撤否家数的增多不仅影响保代个体项目公示,还关乎保荐机构执业质量及相关评价。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披露,2023年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涉及103家保荐机构,其中A类6家,B类20家,C类8家,其余划分为N类。监管将持续强化投行业务监管,推动保荐机构提升执业质量。
IPO上市数量方面,今年创下近三年新低。94家成功上市企业由31家券商保荐,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保荐的IPO数量分别为11家和10家,募资总额分别为59.34亿元和95.67亿元。部分中小券商也表现亮眼,如东莞证券(3家)等。承销及保荐费用方面,中信证券以6.16亿元保荐费居首。
目前,仍有237家IPO在排队等待监管审核,创业板在审企业数量最多,共54家。撤否企业正寻求分拆回归母公司、换道上市及并购重组等出路。其中,换道上市成为撤否IPO的另一选择,北交所成为首选。部分撤否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力争做大做强。
展望2025年IPO市场,中信证券预测全年IPO数量约200家,首发募资总额约1300亿元。国泰君安则预计明年沪深板块股票发行节奏回暖,中性预测下5亿规模A类账户全年打新增厚收益率约为3.32%,预计发行数量150~210家,合计募资规模约1600亿元。IPO市场未来发展仍待进一步观察。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