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即将发布
AI导读: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1月20日发布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及其价格指数,旨在完善科创板指数体系,丰富宽基指数多样性,提升本土指数影响力,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在1月8日正式宣布,将于1月20日正式推出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及其配套的价格指数——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
上交所强调,科创综指的推出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创板指数体系,强化宽基指数体系的多样性,从而提升本土指数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一举措将在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市、服务国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科创综指将全面反映科创板市场的整体运行状况,它涵盖了科创板中所有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自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以来,其市场表现一直稳健,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前沿阵地,科创板已培育出58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6.34万亿元。
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投资者对能够全面反映科创板整体运行情况的指数需求日益增强。为此,上交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共同研究推出了科创综指,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全面的投资分析工具。
科创综指与科创50指数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科创板市场的核心指数体系。科创综指作为综合指数,市值覆盖度接近97%,全面反映科创板市场的整体表现,并具备一定的投资功能;而科创50指数则更侧重于投资功能,选取科创板中的代表性证券,市值覆盖度为45%。
在行业分布上,科创综指表现出较为均衡的特点,半导体、电力设备、机械制造和医药等行业在数量和权重上均占有较高比例,其中半导体行业的权重达到38%。相比之下,科创50指数的行业分布更为聚焦,半导体行业的权重高达62%。
近年来,科创板指数体系不断完善,为投资者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投资“工具箱”。截至目前,已发布的科创板指数达到26条,构建了覆盖规模、主题、策略等多种类型的指数体系。这些指数产品的境内外跟踪规模约为2500亿元,有效引导资金投向“硬科技”领域,提升了资本市场对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科创50指数在发布时作为科创板的首条指数,其成交计算方式曾采用科创板整体成交。随着科创综指的推出,上交所计划将科创50指数的成交计算方式调整为实际样本成交,以便投资者更准确地观察科创板龙头公司的成交情况。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