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美利信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并购失败案例增多。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家上市公司重组失败,显示出资本市场并购潮遇阻。投资人士认为,并购交易成功难度大,需平衡各方利益。

《科创板日报》1月12日讯(记者陈美)近日,资本市场再现并购重组失败的案例,美利信(301307)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成为今年并购失败案中的最新一例。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家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道路上“折戟”。

在此之前,上海莱士(002252)与海尔生物(688139)的换股吸收合并重组案也曾备受瞩目,但同样以失败告终。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然而,在这股并购重组潮中,也不乏有公司选择按下“暂停键”。仅2024年12月,就有近15家上市公司终止了重组计划。

创道投资咨询合伙人步日欣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交易案类型来看,并购成功的概率本就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并购双方需要实现有效协同,资产匹配难度较大;同时,许多并购交易仍处于早期阶段,受各种因素影响,变故的可能性较大。

以美利信为例,其原计划并购VOIT Automotive GmbH(简称“德国公司”)97%股权以及Voit Polska Sp. Zo.o.(简称“波兰公司”)100%股权,以布局欧洲本地化生产制造基地。然而,出于审慎性考虑,双方未能就补充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导致交易终止。

同样,奥康国际(603001)拟收购的存储芯片公司——联和存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也因具体方案、交易条件未达成实质性协议而终止交易。联和存储作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是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估值曾达到14.08亿元。

此外,杭州高新(300478)准备收购的太阳高新,是一家主要从事高分子橡塑材料研发的新材料公司,近年来业绩向好。然而,该并购交易同样未能成功。

在并购交易终止的案例中,还包括雅运股份(603790)和华是科技(301218)。前者拟收购的成都鹰明智通运营新能源汽车换电业务,后者拟收购的中实汇智(杭州)则聚焦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集成,均属于新兴产业。

步日欣指出,上市公司掀起的并购潮,实际上是将扶持新兴产业的接力棒从一级市场交到了上市公司手中。然而,随着并购交易的推进,购买方可能发现并购效果不及预期,包括多元化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等方面。

多位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的投资人士认为,并购交易的成功与否,中间环节变数较大。业务协同性、尽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被并购方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及并购双方基本面发生变化等情况,都可能影响并购成功的核心因素。

此外,由于并购估值较低,各轮投资人进入的时间节点不同,造成估值差异,使得并购交易最终还可能存在价格倒挂的现象。这进一步增加了并购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资深保荐代表人王骥跃表示,并购重组时,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从交易双方到交易双方的大中小股东,从员工、供应商客户到属地政府、税务成本等,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如果哪一个环节没谈好,后续谈判则无法进行下去。

以联创光电(600363)对联创超导的收购为例,后者在尽调过程中被发现2023年度个别财务数据存在重大差异,涉及收入确认问题;同时,标的公司审计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即将失效。这使得联创光电的收购计划最终落空。

王骥跃认为,并购时,买方应该比卖方更谨慎。真正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并购,应该是基于产业逻辑的升级换代;如果是炒作概念、股价,到最后多是一地鸡毛。据统计,每年能落地的并购重组案例并不多,因此,在并购重组热潮背后,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审慎看待。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