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交所近日发布了《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5年第1期》,通报了2024年度发行审核、自律监管等工作概况,细化了IPO企业研发人员认定标准,明确了再融资项目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的核查要求,并对去年发行审核情况进行了总结。

2025年首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已正式公布。据上证报从业内获悉,上交所近日向业内下发了《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5年第1期(总第26期)》(以下简称《审核动态》),全面通报了上交所2024年度在发行审核、自律监管、现场督导及现场检查等方面的工作概况。

在《审核动态》中,上交所针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对IPO企业研发人员的认定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同时明确了再融资项目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的三项核查要求,为市场提供了更加清晰明确的指导。

研发人员认定新标准出炉

针对非全时研发人员的认定问题,《审核动态》给出了最新的认定标准。具体而言,对于调岗、职能转换的人员,应根据当期研发工时占比来认定是否属于研发人员,而非仅凭期末所在部门或所从事活动直接判定。对于非全时研发人员,主要从其实际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工时占比判断,原则上,在研发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中从事研发活动,且当期研发工时占比超过50%的人员可以认定为研发人员,但应符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同时,对于当期研发工时占比的计算,应以最近一次签订劳动合同并正式入职为起点,实习生或离职后再入职人员的实习期、前次在职时间等原则上不计入工时。此外,发行人还需建立健全与研发人员认定、管理和工时统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针对部分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技术成果来源于产学研合作的情况,《审核动态》特别要求中介机构重点关注企业核心技术来源、自主研发能力、产学研合作的合规性以及费用支出等方面,以确保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再融资项目中介机构违法违规核查要求明确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相关规定,再融资项目相关中介机构及其签字人员如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将影响适用再融资简易程序和分类审核机制。为提升项目申请文件质量,《审核动态》对再融资申报项目提出了三项核查要求。一是保荐机构应牵头组织对涉及主体在相关期限内被证监会行政处罚、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的情况进行核查;二是关注相关主体因同类业务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的情形;三是对规则适用存在理解问题的,可申请向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机构进行咨询沟通。保荐机构应对前述事项进行充分核查,并保持持续、必要的关注。在审期间,对于新发生可能影响适用条件的事项,应及时向上交所报告。

2024年发行审核情况总结

在《审核动态》中,还对上交所2024年整体的发行审核情况进行了总结。去年,共有26个项目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涉及22家发行人和23家保荐机构。上交所共针对23家IPO申报项目、2家再融资申报项目和1家并购重组申报项目中的信息披露问题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采取了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同时,在现场督导及现场检查方面,上交所对多家主板和科创板首发项目的保荐业务进行了问题导向现场督导和随机抽取现场检查,确保了发行审核工作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