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银行业迎来“突围战”,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加速海外布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以破局行业“内卷”挑战。文章分析了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自2025年1月起,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纷纷召开年度经营工作会议,明确并部署了新一年的核心工作任务,为全年的经营策略奠定了基调。

与历年相比,2025年国有大行与多家股份制银行均将“稳固外贸外资服务”、“深化对外开放”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议题列为年度工作重心。这些议题不仅反映了银行业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敏锐洞察,也预示着银行业在新的一年中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之中。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金融领域的“五篇大文章”成为了引导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政策导向。各银行通过设定考核指标,持续推动相关领域贷款增速,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然而,由于多数银行的信贷投放方向趋于一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甚至出现了价格战的现象,导致行业“内卷化”趋势显著增强。

面对这一挑战,2025年的银行业将展开一场“突围战”。银行需要在抓住“走出去”机遇的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以实现破局。

海外布局加速

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以高质量发展融入全球价值链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将“走出去”作为年度重要工作之一,视为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工商银行强调打好“巡视整改、防化风险、转型变革”三场攻坚战,并将“服务稳外资稳外贸,助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建设银行则提出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并表示将主动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RCEP区域,保障外贸外资企业融资需求。

中国银行则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聚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调整优化风险政策体系。该行表示将以更实举措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重点区域发展,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夯实全球化业务优势。

此外,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以及中信银行等也纷纷召开会议,对海外工作进行部署。这些银行均表示将强化境内外联动,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加。这为国内银行布局海外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国家政策持续强调稳外贸稳外资,支持扩大对外开放,也为银行提供了政策引导。

然而,银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标普信评金融机构评级部总经理李迎认为,由于银行业在各个国家都是强监管行业,进入壁垒高,合规风险大。因此,银行需要具备更强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地区。

破局“内卷”挑战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指导下,多数银行的信贷资源都投向了这五大领域。这导致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甚至陷入了价格战的困局。为了打破这一局面,银行需要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

李迎表示,在经济转型期,竞争加剧导致“内卷”现象难以避免。因此,银行需要深耕细分领域,打造专业化能力。曾刚也认为,银行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客户基础和区域特点,选择特定的行业或领域进行深耕。同时,形成区域特色也是中小银行避免“内卷”的重要方式。

此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也是银行走差异化发展路径的重要途径。曾刚表示,银行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设计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满足其特定需求。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场景化金融结合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提升银行对产业链的渗透力和客户黏性。

最后,强化科技赋能和构建生态圈也是银行形成特色化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客户画像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生态圈,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增强客户黏性。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相关图片描述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