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初,上市银行再次成为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数十家上市银行合计接待了超过百家投行机构的调研访问,信贷投放方向、资产质量预期及存款付息率改善措施成为机构关注的重点。同时,净息差水平也备受瞩目,多家银行表示将优化存款期限结构以改善付息成本。

2025年初,上市银行业再度成为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年初以来,已有数十家上市银行合计接待了超过百家投行机构的调研访问,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尤其受到青睐。例如,1月15日,青农商行(002958.SZ)迎来了11家机构的调研;而早在1月10日,沪农商行(601825.SH)也接待了16家机构的到访。

机构投资者在调研中主要关注了信贷投放方向、资产质量预期以及存款付息率改善措施等核心议题。信贷投放及资产质量作为评估银行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自然成为了机构投资者讨论的热点。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成本控制的压力增大,如何有效降低存款付息率也成为了机构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长汉指出,机构投资者对上市银行的频繁调研反映了市场对银行的关注程度,同时也揭示了潜在的价值挖掘方向。他进一步强调,区域银行因其灵活性、精细化管理以及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在总资产增长和总市值提升方面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因此更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净息差水平备受瞩目

2025年,机构投资者对上市银行的调研热情高涨,单次调研往往涉及多家投资机构,其中兴业证券和嘉实基金的参与尤为活跃。从地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和山东省的区域银行成为了机构调研的热门对象。

在调研过程中,机构除了关注共性话题外,还针对不同银行的特性提出了个性化问题。例如,紫金银行(601860.SH)的可转债转股进展、青农商行的对公客群战略以及沪农商行的分红计划等。

此外,如何控制负债成本也成为了机构投资者频繁提及的话题。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202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3%,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面对净息差下行压力,多家银行表示将优化存款期限结构以改善付息成本。

青农商行和上海银行均表示,已通过优化存款定价策略、引导中长期定期存款向一年期存款转移等方式,逐步压降中长期存款占比,以降低负债成本。同时,银行机构还在持续调整存款结构,增加低成本存款占比,以应对息差压力。

杨长汉教授认为,2025年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虽然银行业利率和息差下降幅度可能逐步缩小,但整体仍处于低利率、低息差环境。因此,银行需要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负债结构,并在资产端加强信贷和投资管理,以应对利率和息差下行压力。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2024年前三季度,银行稳定的利润增速来源于较快的扩表速度、其他非息收入高增长以及少提拨备等因素,而息差收窄和手续费收入下滑则成为了主要的拖累因素。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在调研中,多家银行还透露了2025年的信贷投放目标及规划。从投向领域来看,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等领域成为了银行关注的焦点。上海银行表示,该行正在积极对接政府机构、重点园区和协会商会,以获取重大项目信息并推进项目落地。

部分银行则根据自身特色和区域经济特点开展信贷投放工作。例如,紫金银行围绕“做小做散”战略服务辖区内广大客户;宁波银行则紧紧围绕经营区域内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以先进制造业、民营小微和进出口企业为重点进行贷款投放。

资产质量方面,多家银行表示将继续保持平稳向好趋势。齐鲁银行和青岛银行等均表示,将进一步完善预警管理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潜在风险管理,并推动金融科技建设以提升智能风控水平。

对于2025年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副总裁诸蜀宁认为,小微业务板块和房地产相关业务板块的资产质量将受到政策调整的影响。而杨长汉教授则指出,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国内房地产行业的走势以及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因素都可能对银行业资产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银行需要把握宏观政策机遇,优化资产结构并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文章,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上市银行受机构调研(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