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销量逆势上涨,车企“油电同进”战略成效显著
AI导读:
2024年,部分车企燃油车销量逆势上涨,多家车企选择“油电同进”战略。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传统燃油车市场依然庞大,车企在两种技术路线上同步开发,加大新能源布局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部分车企的燃油车销量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乘联分会)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到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量为1089.9万辆,而燃油车零售量则达到1199.5万辆。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8月以来,燃油车零售量已连续5个月实现环比增长。
上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指出,保持燃油车市场的市占率,甚至延续2024年下半年的上涨态势,对于车企而言至关重要。上汽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王从鹤也认为,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但燃油车目前仍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不容忽视。
面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相对较小、燃油车市场需求依然巨大的现状,多家车企选择了“油电同进”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市场,上汽大众、吉利汽车、上汽通用、悦达起亚等企业均提出了类似的发展战略。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表示,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燃油车仍然是主流选择。对于部分车企而言,坚持“油电同进”或是当下的最优解。然而,他也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加大新能源布局力度才能进一步提升车企的市场竞争力。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透露,2024年下半年,吉利品牌的燃油车库存几乎为零,这反映了吉利汽车坚持“两条腿走路”战略的成效。尽管2024年燃油车市场整体下滑了18%,但吉利品牌依然实现了同比13.5%的正增长,夺得国内中国品牌燃油车销量冠军。
上汽大众方面也表示,尽管燃油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但上汽大众在燃油车的市占率却在持续提高。2024年,上汽大众全年累计销量达到120万辆,其中燃油车销量占据重要地位。
悦达起亚等车企同样坚持“油电同进”战略,并取得了显著的销量增长。悦达起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主动拥抱时代,坚定贯彻“油电同进”产品战略,2024年累计销量超24.8万辆,同比增长49.2%,增幅位居车企前列。
分析指出,尽管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但传统燃油车的体量依然庞大,且新能源汽车技术尚未成熟,市场分布不均。因此,不少车企认为燃油车仍具备一定的优势,施行“油电同进”战略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当月零售量为263.5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30.2万辆,燃油车零售量为133.3万辆。这是自2024年8月以来,燃油车连续5个月实现零售量环比增长。
在坚持“油电同进”战略的同时,不少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实现快速提升。吉利汽车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92%,销量占比已超过40%。上汽通用方面也表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6%,在主流合资车企新能源渗透率排名中位列第一。
然而,与坚持“油电同进”战略的车企不同,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有待提升。在全球市场方面,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相对较低。
尽管如此,在实施“油电同进”策略的过程中,车企仍需在燃油车和电动车两种技术路线上进行同步开发。这对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将决定电动车的进一步普及。
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流选择。即使坚持“油电同进”战略的车企也在持续加码新能源汽车。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49.4%,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50万辆左右,渗透率超过50%。
在此背景下,多家车企纷纷加大新能源产品攻势。上汽通用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多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并强调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车型上的应用。上汽大众也希望在插混和新能源上的表现能够实现与燃油车一样的市场地位。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智能化愈发受到消费者关注。包括合资企业在内的多家车企正谋求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汽车市场趋势图](http://example.com/image.jpg)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