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港股技术性牛市全面启动,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指数大幅上涨。基金经理普遍认为,本轮反弹的核心因素是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港股整体估值仍处合理水平。展望后市,港股市场有望与A股市场一同走出震荡区间,长期持续性值得期待。

【导读】全球资金疯狂涌入,港股最新研判揭晓

今年以来,港股技术性牛市全面启动。截至目前,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已近24%,恒生指数区间涨幅也超过了12%。

自今年1月13日起,恒生指数自18600点附近反弹,至2月14日收盘已突破22000点,创出阶段新高,其间最高反弹幅度超过20%;恒生科技指数则从4160点左右展开反攻,最高区间涨幅超过30%。特别是自2月以来,受Deepseek引发的AI热潮、外资情绪改善及政策利好等因素推动,港股走出逼空态势,表现遥遥领先全球市场。在整体持续上行后,港股一些重要指数已逼近去年高点。

这波反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港股当前处于什么阶段和市场位置?后市是否具备持续走牛的空间和可能性?今年港股韧性是否好于A股?投资者应如何把握投资机遇?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知名基金经理。

受访基金经理普遍认为,本轮港股主升浪的核心因素是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今年以来,Deepseek等科技创新成果极大推动了中国科技领域的变革。尽管经历了一轮上涨,港股整体估值仍处合理水平,且存在修复空间。

展望后市,基金经理们表示,港股市场有望与A股市场一同走出震荡区间,迎来“内需企稳+创新升级”的牛市,长期持续性值得期待。在指数全面重估的背景下,成长和价值风格都有望获得良好表现。

中国互联网资产价值重估

成为港股上涨的核心逻辑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港股这波反弹?主要支撑因素有哪些?

基金经理观点:

王鑫晨:Deepseek推动了中国海外资产被重估,国际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互联网资产。

赵宪成:港股估值低、企业业绩稳步上修、Deepseek推动风险偏好上行。

罗佳明:科技板块估值修复是港股上涨的主要驱动力。

曲少杰: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是港股主升浪的核心因素。

余懿:国产大模型和战略成果让中国AH股市场重拾信心。

邢程:股权风险溢价收窄是反弹的主要驱动力,基本面、政策面、流动性及地缘政治均对行情有正面影响。

短期港股或接近超买

但仍是全球估值洼地

中国基金报:当前港股处于什么阶段和市场位置?中金公司指出,市场情绪接近2024年5月初的高点,技术指标接近超买。对此,您怎么看?

基金经理观点:

罗佳明:虽然短期存在回调风险,但港股估值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对后市保持乐观。

曲少杰:港股整体估值并未过高,仍是全球估值洼地。

余懿:港股市场或仍处在周期转换阶段,长期看仍有很强吸引力。

邢程:港股估值和情绪位置与2024年5月相似,但本轮重估叙事有所不同。

赵宪成:恒生指数短线超买,但美债收益率预期上行对估值有所支撑。

王鑫晨:科技股整体估值处于合理区间,部分互联网企业估值偏低。

市场估值有望进入长期修复周期

中国基金报:港股后市的上攻动力如何?是否存在持续走牛的空间和可能性?

基金经理观点:

余懿:港股市场或与A股市场一起走出震荡区间,长期持续性值得期待。

曲少杰:港股处于持续走牛的前期阶段,高股息资产值得关注。

王鑫晨:本次重估与外资涌入主要针对科技标的,消费类科技股或有更好表现。

罗佳明:上涨动力取决于国内经济复苏及科技领域进展。

邢程:港股估值低,对潜在的企业盈利修复和政策信号敏感。

成长和价值风格都有机会

中国基金报:结合港股未来走势预期,哪种投资风格有望占优?哪些方向及细分领域值得投资者关注?

基金经理观点:

曲少杰:主要关注科技和红利两大主线。

余懿:成长风格或成主线,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创新药等值得重点关注。

邢程:看好科技成长风格和具备确定性股东回报的价值风格。

王鑫晨:科技成长是主要配置思路,偏消费的科技资产未来具收益优势。

罗佳明:市场风格以成长为主,重点关注AI产业。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