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又文表示,中国AI产业正在快速崛起,DeepSeek的推出让全球重新评估中国AI。他预测未来5~10年,大模型或将达到AGI水平,AI将深度渗透各行业。同时,DeepSeek引领算力需求持续攀升,有利于国产AI芯片的普及。

“中国会孕育自己的‘英伟达’。”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又文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最早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机构之一,民生证券研究院在2023年3月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顾问委员会,并在2024年上半年分仓佣金排名中跻身前十强。

胡又文自2010年起专注于计算机行业研究,并在2020年以7年蝉联行业第一的成绩荣获新财富“白金分析师”称号。他强调,AI投资浪潮已经历技术驱动的认知启蒙阶段,如今正聚焦AI应用,市场共识日益加强。未来5~10年,大模型或将达到AGI水平,AI将深度渗透各行业,重塑产业格局。

今年年初,胡又文赴硅谷调研,发现Deepseek让全球重新评估中国AI。他指出,DeepSeek的技术创新、开源策略、市场表现以及低成本模式,均对全球AI供应链和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推动了中国AI技术的快速发展。

▲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又文

算力需求持续攀升

券商中国记者:近年来,国内不断推出豆包、通义千问等AI模型,为何DeepSeek给海外带来如此大震撼?

胡又文:DeepSeek不仅在技术创新上比肩世界最先进大模型,还贡献了基础架构的创意,同时其开源策略和低成本模式也吸引了微软、亚马逊等巨头部署,快速构建了全球开发者生态。

券商中国记者:DeepSeek对算力、芯片等板块有何影响?

胡又文:DeepSeek的开源模型加速了AI应用的发展进程,虽然短期内可能影响高性能芯片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但长期来看,将加速AI的普及和创新,带来算力需求的大幅提升。

胡又文认为,算力需求依旧看不到天花板。大模型架构演进仍在持续,性能目标远未达到,算力需求也未饱和。此外,DeepSeek降低算力门槛和穿透CUDA底层器件编程,有利于国产AI芯片的普及。

中国AI产业崛起

券商中国记者:你们团队今年年初访问硅谷有何收获?

胡又文:此行从芯片、大模型到AI应用的发展趋势均有所收获。芯片方面,算力依旧没有天花板,ASIC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模型发展更务实,推理模型与ROI成为重点方向;2025年或迎来视频生成模型的“ChatGPT”时刻。

券商中国记者:硅谷对DeepSeek的看法如何?

胡又文:硅谷业内人士认可DeepSeek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担心其开源策略会加速全球AI技术扩散,同时也看到与DeepSeek合作的机会。他们认为,DeepSeek是中国AI产业崛起的标志,中国AI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AI产业链分类与展望

券商中国记者:您如何分类AI产业链?

胡又文:AI产业链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基础层包括数据服务和硬件设备;平台层以大模型为核心的软件平台;应用层涉及SaaS+Agent、智能机器人等产品,以及在各行业的应用。

券商中国记者:市场对AI的共识是如何一步步加强的?

胡又文:市场经历了技术驱动的认知启蒙阶段、聚焦训练算力业绩确定阶段,如今转向AI应用推理阶段。DeepSeek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同时激发了国产大模型的信心。

券商中国记者:A股AI相关公司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如何?

胡又文:整体受宏观影响增速一般,但算力硬件子行业增速突出,如AI芯片、服务器制造等。

券商中国记者:AI在国内火了两年,当下来看,预期差可能在哪里?

胡又文:预期差可能在于算力需求的持续性与国产AI算力崛起进度,应用潜力的挖掘程度,以及多模态大模型应用场景的丰富性。

未来展望与投资建议

券商中国记者:这一轮AI行情的可持续性如何?

胡又文:长期看,AI应用前景广阔,短期可能因预期与落地进度错配而波动。在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消费应用领域,有望诞生龙头企业。

券商中国记者:如何看待人形机器人和端侧AI、智能体(Agent)的发展?

胡又文:人形机器人是科技竞争的新高地,端侧AI和智能体将提高设备本地智能处理能力。智能眼镜等硬件有望成为新一代计算平台,但也面临续航、佩戴舒适度等挑战。

券商中国记者:您对AI与大模型的未来有何预测?

胡又文:未来5~10年,大模型或将达到AGI水平,AI将深度渗透各行业。部署大模型的云基础设施+Agent将定义一切。

券商中国记者: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把握AI与大模型浪潮下的投资机遇?

胡又文:建议投资者了解AI与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由于AI行业不确定性高,最好交给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来做。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