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院线面临流媒体挑战,电影产业寻求破局之道
AI导读:
全球院线面临流媒体追击和多元化娱乐方式分流,传统大银幕黯然失色。Cineworld等院线陷入困境,破产保护风声四起。电影产业积极探索破局之道,运用新技术升级改造影院硬件,创新观片模式吸引观众。同时,电影公司与放映公司在影院窗口期上博弈,寻求最佳平衡。电影院或许消失,但电影永存。
这个春节档,百亿票房佳作频现,电影院火爆多日,人气从国内蔓延至海外。然而,全球范围内流媒体的追击和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分流,正令不少院线面临巨大挑战,破局求存的探索从未停止。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咖啡馆地下室举办电影首映,标志着电影的诞生。从那时起,电影走入公众视野,电影院也成为观众追逐光影梦想的地方。但近年来,疫情、流媒体竞争、影片制作断档等问题,让传统大银幕黯然失色。日前,全球第二大连锁影院集团Cineworld Group正考虑申请破产保护。
Cineworld以电影银幕数计,位居世界第二、英国第一,拥有751家电影院,银幕数9189张,员工超2.8万人,业务遍布10国。疫情后票房复苏缓慢是其困境的重要原因,其他传统院线同样面临挑战。更为长期的不利因素是,观影习惯已改变,流媒体渗透到生活各方面。2020年,美国前九大流媒体服务用户总数同比增长超50%,合计超2.5亿。
流媒体亚马逊高价收购米高梅,再次引发传统院线震动。北美院线联盟票房分析师杰夫·波克表示,这是保守派与革新派角力,人们娱乐方式正发生改变。院线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受众转向更自由的娱乐方式,市场驱动下笨重的排片模式与单一媒介输出已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新冠疫情背景下,这一问题被放大,大型连锁影院仍在为生存而战。
瑞士连锁影院Cinevital首席执行官埃德娜·埃佩尔鲍姆表示,电影业习惯于克服危机,每隔10-15年就会面临新威胁,但电影业总能生存下来。为了留住观众,美国院线业运用新技术升级改造影院硬件,3D银幕数量占总数50%左右,逐年增加。欧洲院线也在观片模式上创新,如荷兰Cineville订阅模式、西班牙Cine Senior计划等。
波兰Helios连锁影院尝试转播足球比赛吸引年轻观众,增加制片和发行等前端参与。覆盖38国786城的欧罗巴电影联盟启动“新手训练营”计划,提升放映专业人士技能。瑞典第二大院线Svenska Bio首席执行官认为,行业团结一致吸引观众重返影院。电影融合演进与院线电影生死存亡已是不同概念,电影院或许消失,但电影永存。
去年6月,索尼影视娱乐公司收购美国阿拉莫院线,是好莱坞大制片厂重返院线领域首个案例。阿拉莫院线以特色餐饮服务、严格观影规则和多样主题活动著称,拥有400万会员。索尼看重其沉浸式体验历史和无形资产,将通过新成立的影业体验部门管理影院。随着疫情结束,电影公司重新考虑院线放映与流媒体播放的平衡。
派拉蒙影业《壮志凌云2:独行侠》和环球影业《侏罗纪世界3》的高票房,让制片公司认识到院线独家窗口的价值。影院窗口提升票房,为流媒体平台发行建立口碑。接下来,电影公司和放映公司将在影院窗口期的最佳长度上进行研究和博弈。目前,美国业内共识是影院上映和流媒体平台放映之间窗口期约为45天。
法国和意大利情况有所不同,政府、电影制作方和院线之间关于窗口期的博弈暗流涌动。网飞在法国投资独立电影,获得更短影院独家窗口期。迪士尼曾威胁改革发行规定,否则大片将直接在Disney+上映。意大利近期决定所有电影必须有90天影院独家放映窗口期,重振当地影院产业。
或许,无论流媒体带来何种挑战,观众始终关注的是电影内容。院线需提升自身魅力,让观众“用脚投票”,否则逐渐式微的将是影院体验而非电影内容。站在历史维度看,电影生于电影院,但“院线电影”已不能概括“电影”的全部。正如“胶片”淡出历史舞台,“电影”的融合演进与“院线电影”的生死存亡已是不同概念。电影院或许最终会消失,但电影永存。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