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出海加速,金融服务护航全球化进程
AI导读:
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步伐不断加速,民营企业作为出海主体的比例持续提升。出海有助于公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但也面临资金、汇率波动等问题。金融服务成为护航民营企业出海的重要力量,提供全方位支持。未来,更多民营企业将加入出海行列,需适应市场变化、勇于创新、注重本土化经营和合规经营。
在积极对接全球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产业链重塑等发展趋势下,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步伐不断加速,特别是民营企业作为出海主体的比例持续提升,这一趋势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动向。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走访多家民营企业发现,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贸形势,出海已成为民营企业“在更大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受访民营企业普遍认为,出海不仅有助于公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品牌声誉,海外市场也有望成为公司成长的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民营企业“走出去”也面临着资金、汇率波动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成为护航民营企业出海的重要力量,为民营企业提供跨境融资、贸易结算、风险管理等全方位支持。
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走进易德龙苏州工厂,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作为沪市主板民企上市公司,易德龙专注在医疗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电子制造服务。易德龙董事长钱新栋介绍,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较高,已建成墨西哥、越南和罗马尼亚等多个海外制造基地,逐步完善全球化布局。
除制造业外,出海也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词。博瑞医药(科创板民企上市公司)董事长袁建栋表示,公司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不断完善全球市场布局,产品覆盖中国、欧盟、美国等地区。他认为,全球化布局将助力药企寻求更多商业价值。
民营非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出海,拓展国际市场。江苏沙钢三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国翔表示,公司出海不仅要输出产品,还要输出技术、产能和资金。目前,公司正积极准备在沙特建立钢管厂。
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未来出海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苏州英赛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为直言,未来两三年,公司的重点是要开拓海外市场。然而,海外市场空间虽大,但也充满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出海,尤其是出海建厂,必须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法律等差异,积极融入当地市场,并坚守合规经营底线。
易德龙注重国际化业务开展能力,长期与欧美等大型企业进行深度业务合作,形成了国际化业务管理体系。这有助于公司抓住更多潜在的国际化业务商业机会。
金融力量护航
资金是决定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吴国翔和李大为均表示,资金在海外市场拓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他们强调,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灵活便捷服务对于满足企业资金时效性需求至关重要。
在民营企业出海浪潮下,银行业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出海企业破解跨境融资、贸易结算等难题。例如,宁波银行为中国证券报记者提供的采访对象博瑞医药提供汇率管理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
中国银行也以“一揽子”跨境金融服务方案助力民营企业出海。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已累计支持民营企业出海项目109个,融资规模达253亿美元。
整体而言,民营企业出海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过程。未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民营企业加入出海行列。但只有适应市场变化、勇于创新、注重本土化经营和合规经营的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