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临近“3·15”,多家证券及公募机构发布警示,揭露不法分子假冒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包括签署虚假协议、非法荐股等。券商及公募纷纷加强打假行动,提醒投资者保持警惕,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保护自身利益。

临近“3·15”,多家证券及公募机构发布警示,提醒投资者警惕不法分子假冒工作人员进行诈骗。3月10日,国盛证券发文揭露有不法分子假冒公司名义,开展违法活动,包括签署虚假投资顾问协议、非法荐股等。东北证券、中泰证券也曾遭遇类似情况,并发布澄清公告。此外,年初至今已有12家公募相继发布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防范“李鬼”。

券商打假行动升级

3月10日,国盛证券通过官方微信号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不法分子假冒其工作人员名义进行非法证券活动。国盛证券强调,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东北证券也遭遇假冒首席经济学家的情况,不法分子通过名为“付鹏投资世界”的微信公众号发布虚假文章。东北证券表示,该公众号及其内容与付鹏及东北证券无关,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泰证券同样遭遇被仿冒的情况,不法分子诱导投资者下载假冒交易App骗取资金。中泰证券连发多张“打假”照片,并在官网公示举报方式。

此外,方正证券、华泰证券、华福证券等多家券商也发布了类似警示。中国结算投资者教育基地提醒,证券公司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存放在指定商业银行,不会被非法查封、冻结。

公募加强风险提示

年初至今,圆信永丰、融通、弘毅远方等12家公募发布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防范不法分子。不法分子通常假冒工作人员,诱导投资者下载虚假App或点击非法链接骗取钱财。例如,圆信永丰基金发现有不法分子假冒公司及员工名义,以退费、返利等名义诈骗投资者。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建议,投资者收到金融机构宣传内容时,应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并保持谨慎态度对待下载App、点击链接等要求。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备或报警。

同时,建议基金券商等相关机构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防骗意识,保护其利益。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