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6日,名为Manus的AI产品横空出世,远超OpenAI同类产品。DeepSeek、Manus相继火爆全网,彰显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潜力。AI技术深度应用,挑战与机遇并存,需有效监管确保健康发展。

  Deepseek席卷全网之后,Manus霸屏 AI“狂飙”,揭秘企业背后的创新密码

  3月6日,一款名为Manus的AI“黑马”横空出世,虽未全面开放,但热度已席卷全网。其AI处理效果惊艳,官网案例无需人工后期优化,直接交付完整成果,远超OpenAI同类产品,创下GAIA基准测试新纪录,引领AI技术新潮流。

  DeepSeek、Manus相继火爆,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厚积薄发的有力证明,展现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巨大潜力。随着AI技术深度应用,大模型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如何为企业赋能,成为重大课题。

  加速行业发展,AI企业如雨后春笋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409万家,2025年以来新增注册超11万家。近5年注册数量逐年增长,2024年达顶峰,超90.5万家。AI技术以其独特魅力,吸引无数创业者和投资者目光,应用场景涵盖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医疗诊断、金融风控等各行业。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下,AI企业如雨后春笋,创新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研究员莫远明认为,从DeepSeek到Manus,AI“狂飙”为企业带来启示:科技创新激发无限动能。

  业内人士透露,DeepSeek凭6710亿参数“知识宇宙”,专精论文润色、法律合同等任务;而Manus如瑞士军刀,能自动分析财报、筛选简历、生成投资报告,甚至在用户睡觉时完成工作。Manus作为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产品,以20%优势碾压OpenAI同类产品,12大领域任务执行能力惊艳。

  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到医疗健康、金融服务,AI技术实际应用场景正深入各领域。DeepSeek因其免费、开源特性,被企业用于降本增效,加速AI发展步伐。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为AI产业注入“强心剂”。

  AI重塑人才素养,监管挑战并存

  AI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思维转变。理解AI并学会协作将成为未来竞争力关键。Manus团队创始人肖弘表示,随AI技术快速发展,模型能力趋同,产品设计是将模型能力转化为用户价值的关键。

  然而,AI技术滥用风险凸显。DeepSeek问世后,网络攻击随之而来,敲响安全警钟。有人利用AI生成虚假信息,损害企业形象,影响社会风气。阿里巴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AI大模型发展面临算力、数据供给不足等挑战,生成内容逼真,加剧误用、滥用风险。

  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明确打击AI技术滥用乱象,强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

  构建AI防火墙,确保健康发展

  我国生成式AI产品用户规模已达2.49亿人。如何确保AI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范科峰表示,AI安全标准化工作是AI安全治理的重要支撑,也是技术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认为应规范深度伪造技术不当利用,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商对AI生成内容进行强制标识,减少恶意滥用。反识别技术是治理AI滥用的重要工具,国内多个研究团队正推动其发展。

  莫远明表示,DeepSeek、Manus等是科技创新的探索者、实践者,需国家、社会、企业大力支持,政府监管尤为必要。应优化营商环境,结合数字技术与制造、市场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