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炉,促消费与稳股市成关键
AI导读: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近日印发,部署了8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方案强调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稳住股市,进一步丰富债券品种。业界专家表示,这为居民增收和资本市场稳定提供了政策支持,有利于消费增长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提振消费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了十大任务之首,彰显了国家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高度重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详细部署了涵盖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等在内的8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措施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泛。
在城乡居民增收方面,《方案》明确提出要“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并将“多措并举稳住股市”“进一步丰富适合个人投资者投资的债券相关产品品种”作为拓宽财产性收入来源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来增强消费能力。
业界专家对此表示高度认可,认为这为居民增收和资本市场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不仅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还能逐步推动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均体现了促消费的鲜明导向,正在加速形成促进消费增长的强大合力。
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成关键
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组成。其中,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取决于社会生产投资活动的活跃度和居民投资收益的保障程度。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万元,同比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1%,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保持一致。然而,四大收入来源的增速存在不平衡现象,财产净收入增速最慢,仅为2.2%。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让更多人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也认为,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核心在于稳定资本市场,进而释放消费潜力。
近年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均强调要提振资本市场和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要求“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方案》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市,并提出相应举措,旨在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和底气。
杨德龙指出,提振股市首先要稳住股市,形成上行趋势和赚钱效应,从而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这将有助于提振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分析认为,财产性收入增长乏力与楼市、股市的低迷密切相关。这两个市场的走弱会形成负财富效应,影响居民的租金、股息和财产增值收益,进而拖累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机构看好消费板块与债券投资
机构普遍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挑战,而改变其整体运行态势难度较大。相比之下,资本市场规模较小,拉升更为容易。随着全球AI竞争格局的变化,中国资产正受到全球资本的重新评估,股市企稳获得自下而上的动能。
市场预计,随着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各方对股市的信心将逐渐恢复,增量资金也将相继涌入,股市有望迎来一轮慢牛行情。
对于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郭一鸣建议短期聚焦修复市场信心,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打击财务造假与违规减持,并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中期则需通过强化市值管理、丰富个人投资产品等措施构建增长闭环。
机构人士认为,《方案》的落地为消费板块带来诸多投资机会,消费板块有望实现估值修复。特别是育儿消费、情绪消费、服务消费等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以育儿消费为例,《方案》提出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补贴制度。多地已出台相关政策,与生育相关的股票受到市场关注。
在金融支持提振消费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透露,将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用于消费。
华泰证券分析称,随着促消费专项方案的落地,大消费板块迎来配置机遇。情绪消费、国货崛起等有望成为结构性投资主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