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及年中关键时点带来股市交易与配置机遇
AI导读:
文章分析了年内两个关键时点: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的交易性机会和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后的配置性机会。重点关注科技主题、端侧AI及核心资产的战略性配置机会。
年内还有两个关键时点值得关注:一是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的交易性机会,二是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后的配置性机会。4月初,随着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调查结果公布及“对等关税”加征明朗,科技主题因其弱宏观关联和强产业催化,预计将成为4~5月的最佳交易方向。资金面上,增量资金或源于前期高切低回补、仓位回补及港股趋势资金回流。股市热点方面,预计将迎来新机遇。
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科技主题或迎交易性机会
1)4月初,外部风险集中落地,科技主题有望迎来交易性机会。特朗普签署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相关结论将在4月发布,同时他重申对等关税预计在2025年4月落地。科技板块在面临宏观环境边际恶化时,容易出现提前调整,但最终受影响最低。考虑到后续产业趋势确定,科技板块仍是风险落地后的最佳交易机会。
2)端侧AI或成为带动行情的关键方向。科技板块回调后,需要寻找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主题。A股AI独占资产之一的端侧AI最有可能带动行情,后续产品推陈出新或提振市场预期。中信证券研究指出,AI眼镜已升级为AR+AI眼镜,且更多厂商进入,上半年期待小米AI眼镜发售。二季度重点关注字节跳动AIoT生态大会、AI模型更新、小米眼镜发布会等事件。
3)资金或来自前期高切低回补、仓位回补及港股趋势资金回流。A股市场“高切低”和减仓已持续四周,泛科技行业跌幅居前,而消费、顺周期板块表现亮眼。科技板块调整后,潜在冲击预期充分、交易心态积极的资金存在较大回流或加仓可能。港股方面,科技巨头估值优势不再,亚太市场回调引发资金再配置需求,南下趋势资金或回流A股。
年中中美周期同频,带来核心资产配置性机会
1)足够大的外部压力才能催生超预期内需刺激,带来向上叙事弹性。目前国内宏观波动小,政策符合预期,内需类股票和宏观驱动板块缺乏向上弹性。回顾历史,外部压力加大后,都会催生超预期总量刺激。
2)年中美国经济走弱叠加关税压力加大,或催生第四次总量政策刺激。特朗普或加速推进关税落地和缩减财政开支,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提高。关税加征已现出口隐忧,中信证券研判,我国2025年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将下滑。因此,年中特别是7月政治局会议或加速财政扩张、降准降息,落地高规格产业政策。
3)中美经济、政策周期有望迎来2021年以来首次同步。中美政策、库存、利率周期错位,特别是中国面临下行压力时,需兼顾汇率影响。中美周期共振上行将带来核心资产战略性配置机会,历史上共振上行阶段,大盘股跑赢小盘股,GARP策略跑赢其他策略。
4)共振上行周期带来核心资产战略性配置机会。历史上中美周期共振上行时,核心资产均有较好超额收益。年中后,更多顺周期核心资产走出经营拐点,公募考核改革、险资流入及A股核心资产赴港上市,将进一步强化大盘绩优成长股配置优势。
配置上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在美国衰退发生前,中国资产与美国资产“东升西落”的叙事持续,A股科技强、港股科技强的态势不变。建议关注国产算力、端侧AI、锂电、军工、港股互联网和港股创新药,特别是端侧AI。同时,关注新能源(储能、逆变器)等相对滞涨品种,以及铝、钢铁、面板、线下新零售等领域。从一季报潜在超预期角度看,建议关注风电零部件、工程机械、汽车电子、眼科药店、服务性消费等。
风险因素: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力度、实施效果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收紧;地区冲突升级;房地产库存消化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