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呷哺集团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湊湊火锅降价也难逃亏损,一年亏损超3.5亿元,连续4年亏损累计达12.46亿元。消费者普遍吐槽价格贵和菜量少,湊湊餐厅数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闭店数最多的一年。呷哺集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湊湊火锅降价也卖不动了,去年不断关店,一年亏损超3.5亿元,餐饮市场寒冬依旧。

  公开资料显示,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呷哺集团”)诞生于1998年,2014年12月17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连锁火锅第一股”。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快速休闲餐厅运营的中国投资控股公司。呷哺集团旗下主要经营呷哺呷哺、凑凑两个品牌的火锅餐厅。

  4年亏损超12亿元,翻台率均不足3次/天

  3月27日晚间,呷哺呷哺(0520.HK)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营业收入47.55亿元,同比减少19.65%;净亏损4亿元,其中关店及减值带来的损失达2.62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99亿元;每股净资产为0.71元,同比减少35.56%。

  这已经是呷哺集团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4年亏损,财报显示,2021-2024年分别亏损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4.01亿元,4年间累计亏掉了12.46亿元。呷哺集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呷哺集团旗下主要经营平价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定位中高端火锅品牌凑凑两个品牌的餐厅,两大品牌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96%。其中,财报显示,2024年来自呷哺呷哺餐厅的收入为26.29亿元,同比减少13%;来自凑凑餐厅的收入为19.48亿元,同比减少26.5%。相比呷哺呷哺,湊湊明显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起,湊湊就陷入亏损的局面,2023年,湊湊的营收止跌回升,但亏损与2022年接近。2022年-2023年,湊湊分别实现收入22.05亿元、26.1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9309.2万元、9837.8万元,而2024年,其净亏损大幅上涨260.20%。

  图片来源:凑凑火锅微博

  从门店数量看,截至2024年底,呷哺集团旗下共有967家餐厅,其中760间呷哺呷哺餐厅、197间凑凑餐厅。财报显示,年内新开78间餐厅,包括65间呷哺呷哺餐厅和13间凑凑餐厅,年内共关闭219间餐厅,包括138间呷哺呷哺餐厅和73间凑凑餐厅。

  这也是湊湊餐厅数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同时也是其闭店数最多的一年。消费者普遍吐槽“价格贵”和“菜量少”,对呷哺集团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餐厅经营的角度看,呷哺呷哺餐厅2024年同店销售额下滑23.3%,人均消费为54.8元,较上年同期降低7.4元。虽然降价策略导致客单价降低,但并未拉动餐厅翻台率的提升,财报显示,呷哺呷哺餐厅2024年翻台率为2.5次/天,上年同期为2.6次/天。

  凑凑餐厅2024年同店销售额下滑32%,人均消费为123.5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8.8元,翻台率从上一年同期的2.0次/天下降至1.6次/天。

  呷哺集团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消费结构出现变化,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和服务。

  另据新快报此前报道,在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上,“价格贵”和“菜量少”已成为消费者对湊湊火锅的普遍吐槽。在发布2023年财报时,呷哺集团在财报中坦言“湊湊的价格确实偏高”。其指出,消费的改变对湊湊相对较高的客单价定位影响较大,即使推出小份菜等措施,其客单价相对于市场内其他竞争对手而言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湊湊在降低客单价。2021年-2024年,湊湊的人均消费水平分别为140.6元、150.9元、142.3元、123.5元,但是从其经营表现来看,降价也无法让消费者选择湊湊。选择降价的火锅品牌不止湊湊一个,海底捞、九毛九旗下怂火锅也在不断降低客单价,去年海底捞的客单价从99.1元下降了1.6元,怂火锅的客单价从113元下降至104元,相较而言,降价后湊湊依然比另外两个品牌要贵。

  二级市场上,呷哺呷哺已成“仙股”,截至3月28日收盘,股价跌1.15%,报0.86港元,最新市值仅剩9.3亿港元。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南方都市报、蓝鲸新闻、界面新闻、公司公告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