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上交所严查多家公司在IPO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并对相关保荐机构实施纪律处分。证监会也针对投行业务乱象发布了多份罚单。监管层持续强化从严监管态势,旨在优化市场环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阻碍现场检查、销毁相关证据材料、重要信息披露不准确不真实......近期,上交所严查多家公司在IPO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并对相关保荐机构实施纪律处分。同时,证监会针对投行业务乱象,发布了多份罚单,涉及6家券商及多名相关人员。监管层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持续强化从严监管态势。

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兼首席投资顾问邢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层对多家券商投行业务违规开罚单,揭示了投行业务领域存在的顽疾。业务操作流程中,尽职调查流于形式,未能穿透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导致风险识别存在盲区。内部治理机制方面,合规管理缺乏刚性约束,为违规操作提供了土壤。

IPO“带病闯关”遭严查

近日,上交所对申万宏源及相关负责人予以纪律处分,涉及国宏工具科创板IPO项目。经查明,申万宏源在发行上市申请过程中,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国宏工具研发投入及人员披露不准确,且未经审议决策程序代控股股东对外履行对赌回购义务。

此外,上交所还披露了想念食品IPO过程中的系列问题,包括拒绝现场检查、销毁证据、信息披露不实等,最终对想念食品实施5年内不接受其发行上市申请的纪律处分。保荐机构国金证券也被公开谴责。

6家券商领证监会罚单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监管层从严监管将警示IPO企业和中介机构,必须严格遵守法规,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证监会近期发布的罚单涉及五矿证券、长江证券、方正证券、华林证券、德邦证券和浙商证券,问题包括保荐工作报告披露不完整、内控流程不规范等。

具体来看,各券商存在的问题各异,如德邦证券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意见,浙商证券质控现场核查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均反映出投行业务中品质控制度执行不力、内控流程不规范等顽疾。

多措并举治理乱象

柏文喜指出,投行业务中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品质控制度执行不力、内控流程不规范等。为避免“带病闯关”,监管需多管齐下,运用资格限制、经济处罚等手段提升证券机构执业水准,扩大现场检查覆盖面,严格执行申报即担责原则,强化对IPO企业的全链条监管。

邢星建议,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惩戒手段,倒逼证券机构提升执业水准,同时扩大现场检查覆盖面,严打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IPO上市公司数量和募资金额同比下滑。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年内仅有29家IPO公司共计募资约176亿元,同比下滑12.12%和30.62%。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