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形机器人成为投资热门赛道,多家机器人企业宣布完成亿元级融资。然而,关于人形机器人投资的泡沫论也悄然上演,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具备核心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今年,机器人行业一跃成为投资界的热门赛道。在各种场景下,从今年春晚舞台“扭秧歌”,到各大展会展台上踢足球、俯卧撑、做招待,“人形机器人”频频登上热搜。近期,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在北京举行。在一级市场上,投资机构对机器人行业表现出极大热情。近日,众擎、云象、星海图等机器人企业纷纷宣布完成亿元级融资。

  然而,在热潮的背后,一场关于人形机器人投资的“泡沫论”的激烈争论也在悄然上演。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公开喊出“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这一言论迅速在投资圈与科技界掀起波澜。人形机器人领域究竟是处在即将井喷式发展的前奏,还是处于过度炒作下的虚影中?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机遇和挑战并存。投资热潮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但也掩盖了一些潜在问题。泡沫的质疑亦非空穴来风,行业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警惕的风险。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那些真正具备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满足市场实际需求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走向真正的繁荣。

  投融资飙升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超19万家,创近十年注册量新高。截至3月19日,2025年我国已注册4.4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企业存量方面,我国现存84.9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其中有三成企业归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我国机器人赛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注册资本在200万元以内的企业合计占比56.2%。

  而在所有机器人细分领域中,人形机器人无疑是焦点。科技巨头们也纷纷下场角逐。除传统巨头外,今年3月24日,京东宣布切入具身智能领域,侧重家用场景;美的集团成立专门的研究所进行人形机器人研发;手机品牌vivo也于近日宣布成立机器人LAB(实验室)。广汽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等多家车企也加速布局这一前沿领域。机器人领域已成为投资界的热门,全球机器人初创企业的投资总额飙升至数十亿美元。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发布报告称,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0.3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32.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5.5%。中国具身智能的投融资市场正呈现热潮调整、恢复向好的趋势。2024年具身智能融资共182笔,金额为140.5亿元,出现复苏现象。作为具身智能的子赛道,人形机器人因丰富的应用场景与技术发展潜力,其融资表现逆势增长,融资规模从2020年的15.8亿元升至去年的7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6%。

  在国内,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了56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50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54.05亿元,融资总金额为50.95亿元,整体资金投入规模差异不大,但投资频次显著增加,2024年投资方出手次数从2023年的30次增长至56次,投资公司数量也从24家增加到40家。在资本的热烈追捧下,部分机器人公司的估值不断攀升。

  努曼陀罗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商业战略咨询专家霍虹屹认为,人形机器人正处在“尚未成熟,但已足够具备爆发条件”的窗口期。资本押注的是AI如何改变人类工作与生活方式的下一轮平台级机会。同时基础技术拐点已出现,过去困扰人形机器人的动力结构、感知系统、控制算法、材料轻量化等瓶颈,正在多点突破。

  分歧和争论

  然而,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关于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的言论,无疑给当前火热的投资氛围泼了一盆冷水,引发了行业是否存在泡沫的广泛讨论。朱啸虎表示,他们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的投资,因为“商业化并不清晰”。他认为人形机器人目前没有为客户创造持续的价值,也缺乏让客户持续买单的商业化场景。

  金沙江创投已退出了此前投资的星海图、松延动力等机器人公司。曾与朱啸虎公开“互怼”的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也站队朱啸虎,他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不仅有泡沫,而且这个泡沫对行业是不好的。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投资过热和泡沫现象。

  不过,相关质疑言论也遭到一些行业人士的“声讨”,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在朋友圈回应称,机器人领域发展前景广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泡沫很正常,从长远来看,人形机器人赛道必然会诞生大型企业。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在朋友圈发文指出,朱啸虎更倾向于追求短期回报的项目,而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这类需要长期投入与研发的领域,并非他擅长的方向。

  霍虹屹表示,部分早期企业在尚未形成稳定的量产能力与商业模式时,估值却已突破百亿元,存在预期透支的迹象。但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行业整体处于虚火。大量资金投入恰恰是“点燃工业火种”的必要代价。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