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资产重估引领投资新机遇,科技板块成为关注焦点。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指出,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处于早期,港股互联网与AI科技板块成为更优选择,预计未来将沿着技术突破、政策赋能与产业链重构路径展开。

编者按:千帆“竞技”,快者胜。在群雄逐鹿人工智能(AI)时代之际,Deepseek的横空出世无疑成功喷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马赫环”,不仅让世人对中国科技创新的速度和成果刮目相看,更是让海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的叙事逻辑进行了重构。

当叙事逻辑被重构,中国资产获重估也就变得理所当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DeepSeek的崛起,正引领着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如何抓住中国资产重估带来的广泛而重大的投资机遇?即日起,证券时报推出“中国资产重估”专栏,记者深度访谈众多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研究专家、投行领军人物和高科技企业,剖析重估逻辑,为投资者带来具有实效性和前瞻性的参考视角。

近期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产巨震,科技板块调整明显,但中国资产韧性凸显,多家机构看好科技主线。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认为,真实创新驱动的自主科技板块短期或受情绪波动影响大,但中期维度上,这是真正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有限,且符合中国长期战略和政策方向的板块。

“‘比谁更悲观驱动卖出决策’和‘比谁更坚定驱动低吸决策’可能持续交锋。”秦培景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处于早期,未来将沿着“技术突破兑现—政策乘数释放—产业链价值重塑”路径展开。

秦培景还指出,在中国资产估值抬升过程中,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业务转化效率将成为跨市场估值重估的核心标尺,外资对硬科技壁垒与生态扩张弹性的定价权重提升,推动A股与港股形成新格局。

从“成本中心”到“价值中心”的范式转换

2月以来,港股率先起势唱响“中国资产重估”,即使近期大幅波动,但仍被认为有空间。关税阴霾下美国科技股遭遇抛售,“东升西落”的叙事增多。在资本流动层面,国际金融协会报告显示,2024年新兴市场基金对中国资产配置增加4.3个百分点,同时减持美股。韩国投资者对中国内地及香港股票交易额环比激增。

“这反映出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风险偏好提升。”秦培景提到,长期以来,中国科技资产在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程度折价。但DeepSeek或有望终结悲观叙事,推动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

在秦培景看来,中国资产重估是资本市场对科技突破、政策赋能与全球资金流动共振的重新定价,核心在于“科技价值发现+产业升级验证”。科技和制造需同步发展。

秦培景认为,短期看,中国AI技术突破打破“中美科技代差”预期,推动全球资金再配置。长期看,中国正重构产业链附加值,将传统产业积累转化为科技生态竞争力。

“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为估值修复,更是范式转换。”秦培景认为。

中国科技资产重估早期

从市场估值水平来看,截至4月10日,港股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均位于均值附近。

秦培景表示,中国资产当前估值不贵。结合市场交易特征来看,这轮科技驱动的市场周期中,中国股票估值体系呈现鲜明结构性特征。

A股科技板块经历估值扩张后进入分化调整期,人工智能等赛道市盈率突破历史中枢,短期过热风险凸显,但底层逻辑仍由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支撑;港股则因流动性折价与地缘因素压制处于估值洼地。

“这种背离本质上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风险定价机制的结构性分歧。”秦培景认为,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处于早期,每一次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都有机会带来系统性估值提升。

中长期来看,他预计中国资产重估将沿“技术突破兑现—政策乘数释放—产业链价值重塑”路径展开。A股需通过产业融合实现技术溢价向盈利增量转化;港股则受益于国际资本再配置与中概股回归红利。

未来五年科技定价逻辑变化

秦培景还表示,重估进程正成为资本市场长期趋势起点,预计未来3—5年核心驱动将围绕技术突破、政策赋能与产业链重构展开。

技术突破维度,预计相关行业2025年将共同迎来规模化量产拐点;政策赋能维度,央国企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产组合,推动市值管理能力提升;产业链重构维度,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突破窗口已打开。

市场定价体系将深度重构。“‘研发正估值’将成为未来市场对科技定价的核心逻辑。”秦培景提到。

过去几年,中国科技巨头被整体法PE估值,新业务研发导致的亏损以负估值体现,主业盈利增长承压加剧估值分化。未来科技企业传统估值范式会被取代。

技术、资本与政策将形成三重协同驱动,重塑科技成长股的价值发现路径。

港股互联网或AI科技板块更优选择

秦培景提示,美国仍主导全球创新定价权,地缘摩擦可能引发资金流动逆转。他建议采取“杠铃策略”。此外,相较于A股相关板块,他更看好港股互联网或AI科技板块。

港股率先起势,涨幅明显。南向资金是做多港股的主力之一,4月9日净买入额创历史新高。

秦培景表示,中长期维度,港股对南向资金的吸引力将持续强化。港股兼具中国资产成长性与全球流动性传导属性,其吸引力源于恒生科技指数估值折价与外资持仓反转空间。

未来A股和港股的分化将深化:

1、资金属性上,南向资金布局港股科技龙头,全球长线资本侧重企业自由现金流改善与ESG治理溢价;

2、产业映射上,A股构建技术护城河,港股依托平台经济数据要素优势加速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

3、政策弹性上,港股对国际资本风险偏好的敏感性高,A股反映国内产业政策迭代节奏。

秦培景强调,中国资产重估并非估值平移,预计港股科技板块通过链条实现价值重塑,与A股产业路径形成战略协同。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