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下,汽车产业全球化布局面临考验
AI导读: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特斯拉等车企调整布局以应对关税不确定性。汽车行业全球化程度极高,关税摩擦加剧行业不确定性。A股汽车产业链亦受冲击,企业开始调整供应链以应对全球市场动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云帆报道
“对等关税”余波未平,美国汽车业已悄然调整布局。
4月10日,特斯拉官网更新,美产Model S/X车型取消“新车订购”选项。作为进口车型,面对“对等关税”的不确定性,特斯拉此举意在规避成本与售价倒挂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暂停订购一事向特斯拉求证,但未获正面回应。据悉,国产特斯拉供应链或超90%国产化。
短期内,高关税促使企业主动调整成本结构;但长期来看,对美国OEM企业的深远影响不容忽视。
商务部消息显示,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视频会谈,双方就中欧贸易关系深入交流,同意启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并探讨中欧汽车产业投资合作。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指出:“美国汽车产业链关税增加,迫使美企调整供应商名单,或将削弱产品性能和价格竞争力,市场或被更有竞争力的产能填补。”
汽车产业全球化布局面临考验
汽车行业全球化程度极高。关税摩擦和贸易壁垒加剧行业不确定性,增加抉择机会成本。
汽车行业全球化布局特征明显:原材料遍布全球,主机厂围绕销售地或交通枢纽设厂,配套企业紧随主机厂布局。以特斯拉为例,其产能分布上海、德国等地,零部件和原材料则“中国主导、全球补充”。
关税摩擦下,多重流通税成为汽车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特斯拉美股股价大幅波动。截至4月10日,年内跌幅超37%,4月以来日均波动超7%。
全球化产业链下,关税摩擦影响广泛,A股汽车产业链亦受冲击。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A股特斯拉指数(涵盖模具、电池、电机等供应链企业)4月累计下跌11.15%,一度跌超22.8%。
为应对全球市场动荡,部分企业回应美国业务占比情况。
汽车铝合金供应链企业立中集团公告称,部分产品出口美国,将结合全球化布局,通过供应链调整等方式应对,关税调整对公司影响不大。
A股产业链企业出海求变
中国对美国直接出口汽车有限,但中资企业在墨西哥设厂供应美国的情况常见。如今,美加墨自贸区协定的关税豁免面临不确定性。
过去一年,众多A股公司宣布在北美投资设厂计划,特别是墨西哥等地,以规避关税限制。
例如,拓普集团在墨西哥投资建设年产33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项目,主要服务特斯拉等车企北美需求。赛轮轮胎在墨西哥设立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产。
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车企在墨组装后对美出口18万辆汽车。中国零部件企业正探索符合《美墨加协定》标准的方式减免关税。
坐拥墨西哥产能的嵘泰股份表示,其出口美国产品占比不足1%,且采用FCA贸易方式,关税政策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
美国关税政策多变,美加墨贸易协议关税豁免存在不确定性。分析人士指出,关税作为谈判筹码被频繁使用,但实际落地关税可能小于预期。若协议执行不力,将影响OEM在墨西哥设厂信心,进而影响中资企业产能投放。
另一方面,行业人士认为,美国汽车企业全球化程度高,关税政策或反噬美企。美国虽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但份额不高。全球汽车年销量约9000万辆,美国仅占千余万辆。其让出的市场可能被中国、欧洲企业占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