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变身高素质产业工人:产业工人培训与数智化转型加速
AI导读:
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印发意见,明确到2030年资助不少于200万名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企业数智化转型带来挑战,产业工人培训力度加大。吕梁市、德阳市等地通过劳务品牌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促进稳定就业。
日前,全国总工会、教育部等部门印发意见,明确到2030年,资助不少于200万名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以适应各个产业领域的加速变革。这一举措旨在让更多农民工变身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
近年来,随着企业数智化转型,车间发生了显著变化。机器增多,人工减少,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这种产业变革给许多靠手艺吃饭的农民工带来了新挑战。他们不仅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还要学会操作智能化设备。

农民工杨凯明:一台滚丝轮现在可以顶我们10个工人,效率远超人工。

杭萧钢构(广东)有限公司工人向健方:现在工作越来越智能化,需要学会操作系统、看图纸和程序。

中建五局钢筋工陶光辉:我从1993年开始做钢筋,现在传统工艺逐渐被数控设备取代,电脑操作成为最大难关。

农民工吴锡思:设备越来越好,但我学历低跟不上。如果有机会培训电脑,我愿意尽早参加。
从“重生产”到“重培训”
产业工人素质提升
在山西吕梁市的一家汽车玻璃制造企业,无尘车间里,工人把细如发丝的钨丝安装到设备上,十分钟就能生产一批夹丝玻璃。这种玻璃通电后能快速融化水雾、霜和冰,提高安全性。

利虎集团夹层制造部工人梁英:我们的工作就是布丝,把钨丝缠到设备上,再布到膜片上面。
新设备的使用减少了人工操作,但技能型人才缺口变大。吕梁市推动企业加大产业工人培训力度,已组织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2.23万人,其中农民工11.28万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要求企业落实培养产业工人的责任,确保60%以上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一线职工培训。在吕梁,企业正从“重生产、轻培训”向“重培训、强技能”转变。

吕梁市工会调研员卜新宇: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农民工正在转变为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
擦亮劳务品牌金字招牌
助农民工稳定就业
在四川德阳的一家锅炉制造企业,刘正非和吴启亮作为探伤工,利用专业仪器进行焊缝无损检测。他们掌握多种技术,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证,每月有稳定收入。
改变源于当地依托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劳务品牌——“德智装备工匠”。通过技能培训,他们获得了新技能和工作机会。

目前,全国已培育劳务品牌2300多个,带动就业近6000万人。劳务品牌成为带动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增收的“金字招牌”。
(总台央视记者)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关键词植入:产业工人培训、数智化转型、劳务品牌、技能提升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