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潮升温,香港资本市场成关键抉择
AI导读:
关税风暴下,香港正抢抓市场机遇,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新磁极。中概股回归潮悄然升温,港股与A股制度差异下,中国企业未来回归路径成为关键抉择。香港加强全球投资者与国内市场链接,市场地位提升,中概股回归港股备受瞩目。
财联社4月16日讯(记者赵昕睿)关税风暴下,香港凭借自由港与“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正抢抓市场机遇,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新磁极。同时,中概股回归潮升温,港股与A股制度差异下,中国企业未来回归港股还是A股,成为关键抉择。
面对全球市场变化,香港不仅在贸易领域转型,还通过强化资本市场渠道、丰富产品种类、拓展合作,凸显“超级联系人”角色。两大动向值得关注:
其一,4月15日,eToro宣布将分阶段纳入港交所上市股票,包括ETF、杠杆及反向产品,扩大投资者进入中国和亚洲市场机会,用户将受益于港交所实时定价数据。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WinnieSin表示,此次合作将增强散户进入香港市场机会,助力决策。
其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全力准备迎接中概股回流。4月13日,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指示证监会和港交所筹备,确保香港成为中概股首选上市地。
这些动作使中概股回归港股备受瞩目。国际金融机构重新审视香港市场配置,挖掘低估值企业机会。
香港加强全球投资者与国内市场链接,市场地位提升。中概股面临退市风险,回归潮汹涌。此前回归港股的中概股占比高,关税影响下趋势是否改变,有待观察。
香港或重回IPO市场中心
中概股回流预热,有望提升香港全球资本市场地位,加持港股IPO。国外企业暂停赴美上市,香港IPO市场排名引发猜测。高盛测算,27家中概股符合条件,总市值1.35万亿元。若成功回流,将重塑香港市场。
德勤研报显示,香港市场回暖,流动性、成交量和估值改善。2025年一季度反弹,新增海外公司上市,保持全球IPO筹资额第四名。香港特区政府吸引内地及海外企业,催生新IPO候选企业,巩固香港地位。
美国IPO市场经历多年荒,关税政策实施或落空期望。科技企业暂停赴美上市,优质公司稀少。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中概股回归港股趋势明显。普华永道预计,到2025年,香港IPO融资额达1300亿至1600亿港元,跻身全球三大IPO市场。凭借制度优势,香港有望开创全新发展局面。
中概股回归升温下的选择
中概股退市风险已久。2018年贸易战起,港交所放宽限制,为中概股回归拆除制度藩篱。中美博弈下,中概股面临监管与退市风险。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头部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分散风险,提升本土市场影响力。
中概股回归不仅看港股,A股也是选项。但港股更受青睐。Wind数据显示,387家美国中概股中,56家回归港股,占比14.47%,回归A股占比6.46%。证监会支持境外上市科技型企业回归A股,市场热议中概股回归路径。
投行人士分析,政策指引下,科技属性成回归关键。A股对科技型企业接纳意愿强,港股上市制度灵活,适配不同类型企业。中概股需综合权衡政策、市场、业务需求等因素,做出决策。
内地企业对港股上市热情高涨。港股市场能否承接中概股回归浪潮,吸引其他地区企业上市,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