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政府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导致多国车企面临成本激增、供应链不稳等压力,负面影响传导至消费市场。亚欧汽车业受影响较大,美国本土车企亦难逃影响。车企调整策略应对挑战,但重建供应链面临高昂代价。

  美国政府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正加剧全球汽车业风险,导致多国车企面临成本激增、供应链不稳、业绩下滑等压力,这些负面影响还将传导至消费市场,推高通胀并抑制整体消费活力。

  亚欧汽车业首当其冲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14日表示,正考虑为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进口零部件关税豁免,为车企转向美国本土生产零部件留出缓冲期。此前,美国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而零部件关税原计划最迟于5月3日生效。

  业内人士分析,特朗普的最新表态或许暗示将暂缓汽车零部件关税加征,为车企带来短暂的喘息机会,但这也增加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企业既要应对随时可能重启的关税措施,又因长期规划失衡而陷入更深的困境。在此背景下,车企的投资、发展和生产决策都将被迫推迟。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汽车总销量为1603万辆,其中进口汽车约800万辆,占全年销量的一半,占全球汽车进口总量的30%以上。一旦美国加征关税,将对多国汽车产业造成显著冲击。

  从具体影响来看,日韩及欧洲部分国家车企受影响显著。交银国际研报指出,受影响较大的国家包括韩国、日本和德国。2024年,这三个国家分别向美国出口140万辆、130万辆和40万辆整车。华泰证券预计,关税落地将分别影响日、韩、德约27万辆、20万辆和16万辆汽车出口。

  欧盟方面,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美国是欧盟汽车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向美国出口了约75万辆汽车,总价值384亿欧元,其中德国占比最高。在关税影响下,欧洲汽车制造商的销售额可能因关税损失数十亿欧元,具体损失幅度取决于关税政策的走向。

  美国本土车企亦难逃影响。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表示,关税对特斯拉的影响仍然很大。尽管特斯拉在美国设有工厂,并在本土组装整车,但在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上仍需进口。

  车企调整策略应对挑战

  针对美国的关税政策,美国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在投资者会议上表达了担忧,称这些关税是“毁灭性”的,将对美国汽车业造成巨大冲击。

  阿利安塑料公司总经理费利佩·比利亚雷亚尔表示:“原本企业只需承担材料和加工成本,而如果每个环节都被征收关税,累计税率可能让企业不堪重负。”

  斯泰兰蒂斯董事长艾尔坎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指出,除了美国的汽车关税外,该行业还受到包括钢铁、和零部件等征收的层层关税的打击。当前“痛苦的”关税和僵化的欧盟监管将使美国和欧洲汽车业面临风险,威胁就业。

  为应对关税冲击,车企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捷豹路虎表示,正采取短期行动,包括暂停发货,并制订中长期计划。奥迪决定扣留4月2日后到港的进口车辆,以避免受新关税政策影响。保时捷等高端汽车品牌亦面临严峻挑战,提高关税将导致其不得不提高售价,并面临销量下降和亏损的风险。

  美国重建供应链面临高昂代价

  业内人士称,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行业“地震”正演变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压力测试”。车企们既要应对生存危机,更需在产业链断裂风险中寻找新的平衡支点。而美国消费者将成为这场博弈中最被动的牺牲品。

  美国安德森经济集团估算,关税将使最便宜的美国汽车价格上涨2500美元至5000美元,部分进口汽车价格可能上涨超过2万美元。

  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新车购买成本增加,或将刺激二手车销量及售价上升。重建汽车供应链不仅成本高昂且耗时漫长,这将拖累外资车企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步伐。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