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市场波动加剧,但头部私募选择坚定“在场”,多家知名私募旗下产品净值表现与宽基指数走势基本一致,回撤幅度在2%至9%之间。部分私募上周逢低买入中国优质资产,实现净值小幅上涨,显示出对中国资产的乐观预期。

近期市场波动显著增强,但头部私募依然选择坚定“在场”。根据渠道提供的最新净值数据,上周,包括高毅资产、景林资产、睿郡资产在内的多家知名头部私募旗下产品净值表现与上证综指、创业板指等宽基指数走势趋同,回撤幅度普遍介于2%至9%之间,凸显头部私募维持高仓位的状态。同时,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部分私募上周逢低吸纳中国优质资产,旗下产品非但未调整,反而实现了净值的小幅上扬。

头部私募人士指出,中国多个产业竞争力强劲,一批优秀的中国龙头公司估值偏低,市场波动为布局这些资产提供了良机,当前的关键在于“在场”。

头部私募保持进攻性仓位

尽管近期市场震荡加剧,头部私募却未见撤退迹象。

“上周一市场的剧烈波动主要是恐慌性抛售所致,而非企业基本面发生重大问题,因此我们保持观望。随后,在中央汇金增持、上市公司回购等利好政策推动下,市场情绪恢复理性,我们聚焦基本面进行了小幅加仓,同时剔除部分短期受冲击较大的标的,整体仓位维持不变。”沪上一位头部私募人士透露。

4月10日,千亿级私募景林资产合伙人高云程发表观点称,价格终将向价值回归,而价值总在危机中绽放光芒,当前的中国资产正处于这样的历史时刻,公司将买入并持有优秀的中国公司。

渠道数据显示,上周,上证指数下跌3.11%,创业板指数下跌6.73%,恒生科技指数下跌7.77%。同期,高毅资产、景林资产和盘京资产旗下多只产品净值回撤在3%至9%之间,中欧瑞博、睿郡资产、慎知资产和仁桥资产等百亿级私募旗下产品净值回撤则在2%至5%之间。

部分私募通过布局中国优质资产,在上周实现了净值的小幅增长。

“上周市场快速下跌期间,我们买入消费、互联网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实现了逆势盈利。”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坦言。

“在场”比择时更为关键

头部私募保持进攻性仓位的背后,是对中国优质资产的乐观预期。

相聚资本创始人梁辉认为,投资的核心在于企业长期价值的折现,美国关税政策虽然加剧了短期不确定性,导致市场剧烈波动,但中长期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不受影响,叠加当前市场估值再次回到相对低位,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反而增强,因此“在场”至关重要,公司将保持较高的仓位水平。

静瑞资本分析指出,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此轮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深远,可能重塑未来多年的产业格局。未来,当内外资机构认识到中国仍是“全球确定性高地”时,资金自然会做出选择。

“在投资领域,不变的是寻找高性价比的优秀企业。经过近期的回调,原本估值就具有优势的中国资产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边际,此时‘在场’比择时更为重要。”勤辰资产基金经理林森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市场近期震荡调整中,多家头部私募逢低加码消费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坚定持有优质的科技企业,如港股互联网龙头公司、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业等。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