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积极准备迎接中概股回流,加速融入双循环格局
AI导读: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示证监会和港交所准备迎接中概股回流,旨在使香港成为首选上市地。机构测算显示27家中概股符合回港条件,香港已做好充足准备,或加速融入双循环格局。市场虽有顾虑,但专家建议实施三位一体改革。
针对全球最新变化,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已指示证监会和港交所做好准备,迎接可能回流的中概股,旨在使香港成为它们的首选上市地。在中美关税大战背景下,在美中概股面临被“除牌”风险,这一表态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总计390家,总市值超9200亿美元。其中,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前20家中概股市值占比约85%。陈茂波的表态让市场好奇:香港如何准备迎接中概股回流?这将如何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机构测算显示,27家中概股符合回港条件。美国政府可能因会计审查问题对中概股采取退市措施,增加了在美上市中概股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许多中概股已在中国香港实现双重上市,预计“除牌”风险影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网易等头部中概股多数已在香港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目前仅在美股市场上市的仅有拼多多等少数公司,且其中一些公司也已筹划在港上市。高盛测算显示,当前符合回流香港条件的27家中概股总市值达1.4万亿港元。
安永大中华区财务会计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刘国华指出,互联网与科技行业、新能源与电动车行业,以及零售与消费行业的企业适合回到港股上市。这些企业有望在港股市场上获得良好表现。
香港已做好充足准备,或加速融入“双循环”格局。自2018年起,香港推行上市制度改革,包括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开放同股不同权限制等。今年2月,陈茂波还表示将优化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放宽对企业的市值、行业属性及合规年限限制。
受访人士认为,中概股回流将给港股市场带来两大显著利好:一是活跃市场,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提升市场流动性;二是优化市场结构,使港股市场的新经济比重上升,反映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实际情况。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港股日均交易额超过2400亿港元,港股通累计净买入超过4万亿港元。港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2600家,总市值接近40万亿港元。若成功承接中概股回流,香港将加速融入“双循环”格局。
市场虽有顾虑,但专家建议实施“制度—生态—战略”三位一体改革。尽管市场对中概股回流信心满满,但也存在监管制度衔接和市场容量等顾虑。美国市场采用“披露制”,而香港更接近“核准制”,港交所需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建议,香港应设立“跨境监管沙盒”,探索与内地及国际监管机构的互认机制,动态调整“二次上市”标准。同时,推动做市商为回流中概股提供双向报价,开发挂钩中概股的期权、期货产品。
陈茂波表示,香港将针对中概股特点优化监管框架,确保企业“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得好”。田利辉还建议,港股需跳出传统“通道思维”,转向“制度—生态—战略”三位一体改革,将香港从“上市地”升级为“全球科技资本配置枢纽”。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