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央企股权转让潮起,新能源领域迎深刻调整
AI导读:
近年来,国家电投、国家电网等央企抛售超14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彰显央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度调整。此举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预示着中国能源行业即将迎来新变革。同时,也反映了央企在新能源资产整合方面的积极行动。
在近年来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央企着手调整战略布局,以适应新能源时代的挑战。
近日,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三峡集团等央企再度“出手”,抛售超14家新能源公司。自2025年起,国家电投在这场股权转让的“浪潮”中格外引人注目。此举不仅彰显了央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度调整,也预示着中国能源行业即将迎来新变革。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至今,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三峡集团、南方电网、中石油五家能源央企已有超14条转让动态,其中国家电投占据50%,共有7家能源公司股权转让。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央企调整投资布局,以适应市场变化,把握新机遇。此举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投独占鳌头
国家电投作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其新能源装机规模位居行业前列。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战略调整需要,国家电投开始优化新能源布局。近期,国家电投宣布转让旗下部分新能源公司股权,旨在引入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分散。4月11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国家电投旗下五凌电力有限公司转让四家新能源公司股权。
国家电投的转让动作涵盖光伏、风电两大领域,项目总装机容量超3.2GW,交易估值高达约180亿元。此番动作彰显了国家电投在新能源资产调整方面的引领作用。
多家央企发布转让信息
国家电网在此次动态中也有所动作。4月12日,国家电网旗下上市公司国电南瑞和国网英大分别发布股权重大变动公告。此外,三峡集团、南方电网和中石油也分别有转让行动。
央企为何纷纷抛售?
近年来,能源央企频繁处置项目公司股权,主要对象为亏损及高负债企业。以国家电投为例,其抛售的多个项目公司营收与净利润普遍下滑,部分企业陷入亏损,负债高企。央企转让新能源公司股权,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本效率。通过股权转让,企业可回收资金,重新布局新项目,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资本最大化利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中国政府提出“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将2025年定位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推动国有资本向新能源等关键领域集中。
能源央企资产整合高潮迭起,涉及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交易规模与频率均创历史新高。国企改革专家指出,需注重内部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的发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监管政策变化。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