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聚焦: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融合趋势明显,中国汽车芯片崛起
AI导读:
2025上海车展展示了智能座舱产业链的最新方案,业内看好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的融合。同时,100多家中国汽车芯片联盟成员展示了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成果,多家合资企业表态推进供应链本土化。
《科创板日报》4月24日讯(记者黄心怡)在2025上海车展上,智能座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展示最新的芯片、AI算法及车载平台方案。多名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表示,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的未来融合趋势明显。
此外,100多家中国汽车芯片联盟成员携1000多款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汽车芯片亮相,展示了中国“汽车芯”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成果。同时,多家合资企业表态将进一步推进供应链本土化。
▍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的融合前景?
车展期间,英特尔与面壁智能宣布共同研发端侧原生智能座舱。面壁智能CEO用“大脑”与“小脑”的比喻,指出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将协同工作,构建真正的智能汽车。
英特尔还与黑芝麻智能联合发布舱驾融合平台,兼具智能座舱和高级辅助驾驶功能。
德赛西威高级副总裁透露,公司已在该领域深耕多年,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的交互是技术突破的关键。从长远来看,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会逐渐融合。
▍智能座舱产业链生态的多样性
车展现场,多家智能座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奕斯伟计算带来了涵盖车载智能控制、视觉感知、智能连接及人机交互的解决方案。瑞芯微展示了智能座舱、车载音频、车载视觉及AI技术四大领域的创新。
随着智能座舱成为“第三生活空间”,汽车调光玻璃带来了新体验。光羿科技首次公开量产的EC智能调光后舱解决方案,已在蔚来、比亚迪等品牌车型中实现应用。
科大讯飞展示了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等创新,讯飞星火大模型已落地多家车企的量产车型。
▍中国汽车芯片联盟成员的亮眼表现
上海车展特设了中国芯展区,展示了100多家联盟成员的1000多款汽车芯片。复旦微电子、纳芯微等多家芯片厂商单独设置了展台。
经纬恒润展示了采用国产芯片方案的汽车电子控制器,所有芯片方案均已实现量产。国产AI芯片爱芯元智发布了新一代车载芯片M57系列,并宣布与智驾科技、SV达成合作。
▍合资品牌积极推动本土化
浩思动力展示了覆盖全燃料类型的动力总成解决方案,并特别展出了未来超混动力概念车。安波福宣布全力推进本土化战略,成功开发了百余家本土核心供应链伙伴,并推出了不含国外管控组件的本地化产品。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