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集体亮相上海车展,车载业务成新增长极
AI导读:
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集体亮相上海车展,极米科技、江波龙、深天马A等企业展示车载业务,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车载业务开始大规模落地,车规级零部件验证周期缩短,显示屏、智能座舱芯片等上车进度较快。
财联社4月26日讯 “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上海车展。”极米科技(688696.SH)车载负责人田峰在上海车展现场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公司有几个定点项目在3月份、4月份量产,近期车载的生产基地一直在忙交付。随着车载业务开始大规模落地,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集体亮相车展,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除极米科技外,江波龙(301308.SZ)、深天马A(000050.SZ)、欣旺达(300207.SZ)、科大讯飞(002230.SZ)、华勤技术(603296.SH)等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已涉足车载业务。在上海车展现场,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这些企业大多在2020-2021年开始进军车规级零部件,2023-2024年开始出货,业务增长迅猛。车规级零部件的验证周期也在缩短,从传统的2-3年缩短至9-18个月。
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首次集体亮相车展,成为扩大行业影响力的重要舞台。存储芯片供应商江波龙、SOC芯片供应商瑞芯微(603893.SH)等多家此前主攻消费电子领域的厂商表示,这是公司第一次在上海车展搭建独立展台。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手机等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增长乏力,促使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进军新能源车领域。
分析师指出,传统消费电子零部件厂商进军车载电子产品具有优势,如生产规模大、成熟工艺和成本控制经验。本次车展展品显示,产业链厂商的产品大多已实现规模化应用,进入Tier1供应链,从“进军车载”向“丰富产品矩阵”迈进。江波龙推出车规级LPDDR4x,深天马A发布CMS电子后视镜系统与OLED轩辕曲面座舱显示两大创新产品,瑞芯微展出智能座舱、车载音频、车载视觉及AI技术四大核心领域产品。
(江波龙车规级LPDDR4x的参数财联社记者摄)
深天马A是国内最早进军车规级领域的显示厂商之一,本次车展展示了领先的MicroLED HUD显示产品。瑞芯微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车规产品以前装为主,目前正推出车规级的算力芯片。国产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的产品中,显示屏、智能座舱芯片、存储芯片等上车进度较快。
除了“国产化”需求外,新兴市场需求也给传统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带来机遇,如车载投影产品。极米科技展出了一机多投座舱投影、天幕投影和侧窗投影三款产品,预计车载业务将在今年上半年带来营收。科大讯飞展台的工作人员表示,讯飞星火大模型已开始“上车”,已落地多家车企的量产车型。
车载业务进入“回报期”,产业链开始探索新可能性。江波龙表示,进入车规存储市场非常难,但已有合作基础和信任,产品验证会快很多。分析师指出,车载零部件领域验证时间缩短的原因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更紧密和智能汽车快速发展对车规级零部件需求增加。
随着车规产品大规模导入和产业验证期缩短,车载业务已成为零部件厂商的重要业绩增长极。深天马A、共达电声、欧菲光等传统厂商的汽车业务营收实现增长。然而,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放缓和竞争加剧影响,部分零部件厂商的车载业务增速开始放缓。国产设备厂商需提高产品竞争力,寻求在国产化较低领域的突破。
分析师认为,下一个颇具潜力的增长赛道可能是具身智能机器人。A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类人智能思维和行动的可能性,相关产业链厂商可快速将这些技术迁移到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应用。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