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俄务实合作破浪前行,保持量稳质升态势。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面对国际挑战,中俄加强战略协作,深化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共谋发展新篇章。

务实合作是中俄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面对全球发展逆流,中俄务实合作破浪前行,保持量稳质升的良好态势。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俄已探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任凭国际风云变幻,中俄关系都将从容前行,为各自发展振兴助力,为国际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2025年,中俄务实合作进入新阶段,双边贸易额增长趋于平稳。稳定和巩固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商品贸易、产业链合作、基础设施对接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创新和扩大在电商、服务贸易、本币结算及双边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探索扩大投资、科技和北极航道开发建设等合作新领域,是新阶段中俄务实合作的重点内容。中俄务实合作在能源、贸易、交通、金融和农业等领域取得很大成绩,展现出了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前景。

当前,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外部冲击对国际经贸秩序的影响加大。特别是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潮流严重冲击自由贸易体系。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中俄双边贸易额今年第一季度也受到影响,同比下跌6.9%。但暂时的回调并不影响长期向好的趋势,中俄务实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广阔。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1991年俄罗斯经济转型之初,中俄双边贸易额不到50亿美元。中俄贸易额增长呈波动加速趋势,不断迈上新台阶。从2020年的1078亿美元到2024年的2448亿美元,仅仅用了5年时间。近年来,中俄贸易规模快速增长,合作质量和水平也大幅提升,进出口更加平衡,生产链合作、地方合作等领域取得巨大进展。

俄罗斯是中国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中欧班列经俄线路占比超70%,开行量不断创新高。农业与科技合作亮点突出,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科技领域合作成就显著,双方在航天、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联合研发新项目。地方合作、投资合作和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快速发展。

中俄持续发出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正义之声,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展现大国担当,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俄在金砖扩员、国际结算、上合组织扩员等多边平台和国际组织合作方面步调一致,提高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及在全球议题上的规则制定能力。

互补性优势是中俄务实合作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产业结构上有一定互补性,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4年,双方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中俄在能源和机电产品领域的贸易合作,不但在贸易总额中占主导地位,而且在各自的外贸总额中也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地缘政治冲击进一步推动中俄贸易从结构性互补上升为市场规模互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后,中俄天然气贸易合作快速发展。在机电产品领域,2024年中国对俄机械电子和运输设备类商品出口占对俄出口总额的60.3%。

经贸合作主体多元性以及地方合作稳步推进,是当前中俄务实合作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例如,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交通和人文合作,现已建立起政府间合作机制。双方准备进一步加强“东北—远东”发展战略对接,推进跨境物流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业合作。

推动中俄务实合作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战略引领、经济互补、政策协同和地缘政治影响。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政治互信持续加深,务实合作成果显著。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新时代以来,双方政治互信加深,国际战略协作持续巩固和深化。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经贸规则正在进行新一轮重塑。中俄务实合作也面临挑战。今年1月至3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减少6.9%。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中俄贸易额的下降预示着一些挑战已经到来。中俄合作需应对地缘政治冲击影响、俄经济面临再转型的压力以及俄总需求下降等挑战。

然而,中俄务实合作潜力大前景广。中俄坚持平等互利、互惠双赢和共同发展原则,在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有着高度共识。中俄在国际舞台上密切沟通协作,共同致力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国务实合作奠定政治互信。两国元首保持密切沟通,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提供坚实战略保障。中俄关系成熟、坚韧、稳定,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协作更加紧密。

俄罗斯更加强调经济主权,是中俄务实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新空间。中俄合作共同开拓“全球南方”市场,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俄在北极航道建设上存在巨大合作空间,符合中俄在物流和能源运输方面开辟安全新通道的共同战略利益。

加强中俄务实合作符合双方的战略利益。深化能源与资源合作,构建能源共同体。推动跨境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上游开采合作。建立中俄联合科技园区,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领域。拓展农业与食品加工合作,扩大俄罗斯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进口。

加强在多边平台和全球治理层面的战略协作。中俄签署了多项联合声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进一步对接合作。中俄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机制内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始终做多边主义的维护者和践行者。

(执笔:徐坡岭)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