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回集团三度冲击港股IPO,面临多重挑战
AI导读:
手回集团三度冲击港股IPO,但面临营收波动、政策收紧及内部治理等重重压力。业绩呈现过山车式波动,收入结构单一,长期寿险需求萎缩及佣金率下调影响盈利。同时,行业竞争加剧,内部管理问题频发,上市前景未卜。
2025年3月,互联网保险中介赛道迎来新挑战。继水滴、慧择后,手握“小雨伞保险”品牌的手回集团(Shouhui Tech Limited)三度冲击港股IPO,但面临营收波动、政策收紧及内部治理等重重压力,上市前景未卜。
三次递表:执着背后的重负
手回集团自2024年1月首次递表港交所,历经两次失败,于2025年3月7日三度更新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与华泰国际,拟发行股份不超过7744.12万股。执着上市背后,既有业务扩张需求,也受早期投资者退出压力影响。
招股书显示,手回集团2015至2024年间完成五轮融资,投资方含红杉中国等,部分协议含“对赌条款”,上市延期直接威胁现金流稳定。
业绩过山车:高增长与亏损并存
财务数据揭示手回集团困境。2022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8.06亿、16.34亿、13.87亿元,波动明显;净利润从盈利转为亏损。2023年营收翻倍后,2024年又下滑15%,主要受长期寿险需求萎缩及佣金率下调影响。
收入结构单一成风险,超99%收入依赖保险交易佣金,易受政策与市场波动冲击。
政策紧箍咒与行业洗牌
2023年起,“报行合一”政策落地,严格限制佣金费率,手回集团长期寿险首年佣金率骤降,利润空间受压缩。同时,行业竞争加剧,手回集团市场份额有限,互联网巨头挤压中小平台,监管趋严提高合规成本。
内忧外患:管理风波与合规挑战
手回集团内部治理问题亦突出。高管权斗、子公司违规受罚等事件频发,暴露合规管理与内部控制漏洞。
资本市场抉择:潜力与风险并存
尽管风险重重,部分机构仍视手回集团为潜力股。预测显示,中国在线人身险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公司计划募资优化销售网络、提升技术能力,增强竞争力。然而,资本市场态度谨慎,对“科技含金量”质疑加剧。若无法讲好“科技赋能”故事,单纯依赖佣金收入恐难获高估值。
在政策收紧、流量红利消退背景下,手回集团需平衡增长与盈利、突围巨头竞争。即便上市成功,仍面临长期挑战。投资者需谨慎考量行业前景与管理层能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