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一季度A股新股发行数量与融资额同比降低,新股市场呈现降温趋势。供给稀缺性下,新股无一破发,打新赚钱效应显著增强。同时,“募不足”现象仍在延续,新股募资不足占比较高。

严把上市准入关依然是今年IPO市场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一季度A股新股发行延续放缓,新股数量与融资额同比进一步降低。这标志着A股市场在强化监管、提高质量方面的努力。

第一财经据Wind数据统计,一季度A股共计发行27只新股,融资金额合计为164.76亿元,上年同期新股数量与融资总额分别为30只、236.2亿元,发行数量同比减少10%,融资金额同比下降30.24%。新股市场呈现降温趋势。

供给稀缺性下,27只新股无一破发,首日平均收盘涨幅达243.34%,部分个股上市首日收盘涨逾三倍甚至六倍,打新赚钱效应不菲。与此同时,“募不足”现象仍在延续,一季度有六成新股的实际募集资金低于预计,其中6只新股的少募金额超过1亿元。

新股发行放缓,融资额下降

新股发行延续放缓,2025年一季度新股发行数量、融资总额、个股平均融资额同比减少。记者统计显示,27只新股的融资总额为164.76亿元,同比减少71.4亿元或30.24%,且是2019年同期以来首次不足200亿元。伴随融资总额下降,个股平均融资规模进一步走低。

分上市板块来看,创业板是今年新股的主要上市板块,有12只新股发行上市,占总数的比重为44.4%,上年同期约为26.5%。科创板、沪市主板与深市主板、北交所新股发行数量均有所减少。其中,各板块新股的平均融资规模也有所降低。

打新赚钱效应显著增强

更少的新股供给也带来更好的打新赚钱效应,今年上市的27只新股涨幅是去年的两倍。27只新股的平均收盘涨幅为243.24%,中位数为211.6%,且无一破发。去年一季度则有一只新股破发。

江南新材(603124.SH)首日收盘涨幅达606.83%,暂居年内最牛新股;星图测控(920116.BJ)、浙江华远涨幅也分别高达407.22%、389.02%。新股市场的赚钱效应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分地域来看,浙江、江苏、安徽、上海分别有6只、5只、4只、1只新股,长三角三省一市合计达16只,占比六成;广东5只,湖北2只,其余地区各有1只新股上市。

“募不足”现象持续

对比今年上市新股的预计募资金额和实际募资可见,超额募资几乎消失,“募不足”现象自2024年“3·15新政”延续至今。27只新股中有17只实际募资额低于预计,占比63%。

永杰新材(603271.SH)实际募资额与预计相差11.56亿元,差额为今年新股之最。赛分科技(688758.SH)、钧崴电子(301458.SZ)等多只新股也未足额募资超亿元。

新股募资不足占比较高的现象缘于证监会严控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从严监管高定价超募等。此外,不少拟上市企业对“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的态度趋于保守,也导致募资不足。

IPO排队情况方面,截至3月31日,各交易所等候上市的企业数量均有所减少,中止审核企业数量占比较高。自2023年阶段性收紧IPO以来,A股新股发行趋缓已持续了近20个月。

今年以来,监管频频提及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包括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企业预计将是接下来IPO市场的热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