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恒瑞医药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5月登陆港股市场,开启“A+H”双平台布局新征程。此举将扩大其国际知名度,优化资本结构,助力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和研发合作。同时,面临流动性、政策和研发的不确定性等风险,市场将持续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

“3000亿医药巨头”恒瑞医药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5月登陆港股市场,开启“A+H”双平台布局新征程。

5月5日,港交所官网发布恒瑞医药PHIP版招股书,市场普遍解读为其已通过聆讯。按计划,恒瑞医药将最迟于5月在港股上市,继药明康德、百济神州后,成为又一家在两大平台布局的医药巨头。

恒瑞医药表示,H股上市将扩大国际知名度,优化资本结构,开拓融资渠道,助力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和研发合作,增强国际布局。

一位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在行业变革加剧、资本环境多变的背景下,恒瑞医药港股上市不仅是企业战略的重要一步,也反映了我国创新药产业在多重压力下的突破之路。

分析师认为,港股上市有助于恒瑞医药实现创新投入与股东回报的平衡,推动“研发-临床-商业化-资本”良性循环,助力企业脱颖而出。

行业变革加速

中国创新药产业在经历十年黄金增长后,面临“靶点集中”和“价格战”的双重挑战。2023年国家医保谈判中,PD-1单抗类药物平均降价60%,FDA监管趋严,出海成功率降至20%以下。

在此背景下,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成为创新药企突破困境的关键。港股市场以其全球资本汇聚、国际投资者占比高、估值逻辑侧重于管线价值等特点,吸引众多药企。

众多创新药企瞄准港股市场,如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在美欧市场的授权交易额达12亿美元,证明了港股平台对创新药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

恒瑞医药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归母净利润为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扣非净利润61.78亿元,同比增长49.18%,业绩创新高。

恒瑞医药已建立多个技术平台,包括PROTAC、肽类、单克隆抗体等,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9款1类创新药和4款2类新药,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中。

港股“同股不同权”架构允许企业在不稀释控制权的情况下融资,同时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有助于缓解创新药企现金流压力,支持其转型战略。

在历经严格审核后,恒瑞医药近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即将迎来港股上市。

应对港股上市风险

香港财政司司长指出,香港已构建中概股回流机制,强调香港将是首选上市地。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间,共有12家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股市场,筹资总额达287亿港元。

然而,创新药企港股上市也面临流动性、政策和研发的不确定性等风险。港股医药板块流动性下降,政策不确定性,以及研发风险传导,都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

企业成功赴港上市的关键在于其背后的支持体系,包括研发管线的潜力、市场规模和竞争情况。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研发体系和管理策略,以应对市场挑战。

建议企业构建全周期风险控制体系,推动财务透明化建设,构建多元化融资结构,采用“股权+债权+衍生品”组合工具,将监管沟通前置,建立“监管沙盒”机制。

随着港股上市进入倒计时,恒瑞医药即将成为“A+H”双重上市主体,其能否顺利踏上全球发展新征程,市场将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