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借壳上市疑云重重
AI导读:
智元机器人计划收购上纬新材66.99%股份,引发借壳上市猜测。但分析指出,智元机器人距离借壳还非常遥远,需警惕借壳炒作风险。
昨夜,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的一则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巨震。智元机器人相关主体计划收购上纬新材66.99%股份,实控人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董事长邓泰华。随后,不少人评价,智元机器人可能会通过借壳上纬新材,成为具身智能第一股,7月10日,上纬新材股价直奔20%涨停。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仔细研究方案发现,智元机器人距离借壳还非常遥远。联储证券投行部并购业务负责人尹中余指出,目前来说应该只是要约(收购)的形式,并不存在借壳上市的可能。
根据公告,此次方案总共分两步。协议转让部分,交易主体之一智元恒岳将受让SWANCOR萨摩亚持有的1.01亿股(占总股本24.99%)。致远新创合伙分别受让SWANCOR萨摩亚、金风投资所持有的上市公司240.09万股、1776.73万股,合计占总股本的5%。两次协议转让每股转让价格为人民币7.78元,股份转让总价款为人民币9.41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协议转让的同时,SWANCOR萨摩亚等及其一致行动人,不可撤销地承诺,放弃行使所持有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表决权。这也就意味着,完成了第一步后,智元恒岳一方,已经可以通过29.99%拿下上纬新材的实际控制权了。
第二步,智元恒岳拟通过部分要约收购增持37%股份,要约价7.78元/股,SWANCOR萨摩亚拟预受要约33.63%股份。按照智元恒岳预定收购的1.49亿股测算,智元恒岳将再花费11.59亿元。此笔控制权收购,智元机器人方累计耗资将达到21亿元。
尽管智元一方并没有通过公告以及任何公开方式透露,有进一步借壳上市的打算,但此次要约收购仍让资本市场躁动不已。部分投资者深信,当前市值不足40亿元的上纬新材,至少还有七个涨停板。然而,这种“幻想”,可能会让炒作借壳概念的投资者们,陷入风险泥潭。
首先,根据《科创板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智元机器人目前还不到29个月,不符合重组上市要求。此外,要重组上市,标的资产还必须符合相应条件,这对于当前商业化场景还并不成熟的具身智能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鉴于难度太大,借壳上市并不是市场主流。以刚刚重组失败的光智科技为例,其重组宣告失利。此外,从历史数据来看,标的资产被并购的估值,相比于IPO的估值存在明显差距。
公开资料显示,智元机器人是一家备受机构追捧的明星企业,其股东阵营中,不仅有红杉中国等一线投资机构,还有上汽投资等产业资本。“即便创始人有意愿通过并购,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其他的股东愿意吗?以多少价格收购更合适呢?如果估值太高,监管又是否会放行?这些都是问题。一言以蔽之,警惕借壳炒作。”华南一名资深的私募机构合伙人对记者说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