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利汽车稳步前行,电动化转型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AI导读:
在全球超豪华品牌市场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宾利汽车凭借独特的战略布局与市场策略稳步前行。宾利汽车主席兼首席执行官Frank - Steffen Walliser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宾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革新产品周期计划,全力推进电动化转型。首款纯电动宾利车型预计于2027年引入中国市场,将开创全新的细分市场。
在全球超豪华品牌市场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宾利汽车凭借独特的战略布局与市场策略稳步前行。近日,宾利汽车主席兼首席执行官Frank - Steffen Walliser 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深入阐述了品牌对市场趋势的研判、电动化转型成果、本土化创新举措等关键议题,同时透露了宾利在产品布局、市场预期等方面的重要规划,展现出其在超豪华汽车领域的坚守与进取。
Frank - Steffen Walliser表示,宾利汽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革新产品周期计划。今年,宾利汽车针对新车型的研发投入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绝大部分资金聚焦于纯电动车型的研发,全力推进电动化转型。
据他透露,在英国克鲁的总部工厂,宾利汽车正推进一项为期十年、资金总额达30亿欧元的投资。作为品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之一,宾利汽车正全面推动这座拥有85年历史的工厂向纯电动车型生产的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宾利明确了清晰的电动化路径。首款纯电动宾利车型预计于 2027 年引入中国市场,将开创全新的细分市场。
穿越转型“深水区”
《中国经营报》:2024年全球超豪华品牌市场承压,你怎样评价这样的趋势,预计还会持续多久?
Frank-Steffen Walliser:当前市场表现与2021年、2022年的峰值相比有所下降,这一趋势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尤为明显,欧洲市场则相对平稳。虽然整体市场下行压力会对宾利销量造成一定影响,但品牌在超豪华汽车细分市场的份额仍呈上升趋势。我认为市场下行趋势不会一直持续,我们正在经历转型期,期待全球经济重新回归向上周期。
《中国经营报》:你怎样评价宾利汽车去年全球的销量表现,新的一年有怎样的计划?
Frank-Steffen Walliser:宾利汽车在中国超豪华汽车细分市场保持领先地位。我们将不断推出新车型,提供本地化服务,满足中国客户需求。
《中国经营报》:宾利汽车的电动化转型战略成果如何?请你介绍一下首款纯电动宾利车型目前的进展情况。
Frank-Steffen Walliser:宾利汽车将插电混动车型的生命周期延长至2035年。首款纯电动宾利车型预计于2027年引入中国市场,是一款更加紧凑的全新SUV车型,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中国经营报》:未来宾利汽车是否可能根据市场变化再度进行战略调整?
Frank-Steffen Walliser:宾利会定期评估商业战略、产品组合等,根据不同区域市场具体需求进行必要调整。
《中国经营报》:宾利品牌在未来十年每年都会推出新的插混或纯电车型。对此,宾利汽车做好了哪些准备?
Frank-Steffen Walliser:宾利汽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革新产品周期计划,推动工厂向纯电动车型生产转型,研发投入也创历史新高。
《中国经营报》:新技术的发展是否会让宾利汽车感到压力?作为超豪华品牌,你认为宾利品牌的灵魂所在是什么?
Frank-Steffen Walliser:宾利品牌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动态,但鉴于客户看重其他价值元素,在应用最新科技的速度上并未感到压力。宾利将审慎评估创新技术,将符合品牌基因和客户期待的技术融入产品。
“解码”中国市场
《中国经营报》:你对于今年的中国超豪华汽车市场怎么看?对于宾利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有怎样的预期?
Frank-Steffen Walliser:中国超豪华汽车市场仍处于收缩状态,但宾利汽车在这一细分市场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且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我们预期2025年市场不会出现明显回升,因此将谨慎控制供需平衡。
《中国经营报》: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跨国公司以中国为中心的本土开发越来越重要。宾利汽车在中国的本土化创新方面有怎样的策略?
Frank-Steffen Walliser:宾利汽车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产品,会与本地技术伙伴合作,根据客户需求对产品进行适应性调整。
《中国经营报》:宾利汽车在上海车展的亮点是什么?你履新后首次参加上海车展,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Frank-Steffen Walliser:宾利汽车在本届上海车展推出搭载新款高性能混动系统的车型和全新雅度版车型阵容。中国是宾利汽车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上海车展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市场的热情。
《中国经营报》:你观察到中国宾利客户的人群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会影响品牌的决策?
Frank-Steffen Walliser:宾利在中国拥有最为年轻的客户群体,女性车主占比也最高。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并研究中国宾利客户的特定需求,持续聆听客户的具体需求,对产品进行必要的针对性调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