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指引发布,赋能硬科技企业新发展
AI导读:
7月13日,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旨在规范科创成长层上市公司日常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服务科技创新。指引提出12条举措,丰富科创板市场层次,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提升市场包容性和吸引力。
7月13日,为了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规范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上市公司日常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以下简称《科创成长层指引》)。
《科创成长层指引》围绕明确科创成长层定位、规定科创成长层范围、细化调出条件及程序、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和强化风险揭示等方面,提出12条具体举措,稳妥有序推进改革落地。
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董军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通过这个过渡性的上市平台,能早日被公众认知,利用资本市场带来的各项加持,在提早一步快速商业化的同时,也能让公众投资者分享企业快速发展期的收益。同时,科创成长层的设立丰富了科创板的市场层次,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进一步提升科创板市场的包容性和吸引力。
赋能科创企业成长
加速完善创新生态
为更好地支持科技研发突破,科创板在设立之初便推出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率先在境内资本市场允许无收入、未盈利企业发行上市,为暂不具备盈利能力但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打通了登陆资本市场的通道。
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金融学教授张宗新看来,科技型企业往往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转盈利周期长,资本市场服务能否有效覆盖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是市场各方判断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标识性因素。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自科创板开市以来,截至目前,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成功登陆,首发募集资金合计达2027.31亿元。其中,22家公司在上市后实现盈利,成功摘下“未盈利”标签。同时,上述54家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达1639.25亿元,持续加码核心技术攻关。其中,在按第五套上市标准登陆科创板的20家生物医药企业中,已有19家实现核心产品上市,充分印证了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成长的助推作用。
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光泉表示,在2022年上市时,公司业务初具规模,尚处于未盈利状态。上市后,借助科创板平台与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公司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上市首年即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已达到41.03亿元,同比增长51.70%。
此次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既是对前期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实践的深化延伸,更是资本市场助力硬科技企业跨越发展周期的关键举措。
中信证券高管、投行委主任孙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设置专门层次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等举措,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企业开辟了更畅通的IPO通道,补齐了科创板对未盈利企业支持不足的短板,让更多处于研发投入阶段、尚未实现盈利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能够获得资本市场支持。
浦东科创集团海望资本执行总裁孙加韬表示,加大对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将带动全社会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方向从过去的互联网、大消费、模式创新等领域转向硬科技赛道。而这一转变不仅显著提升硬科技领域的投资热度,更通过资本的精准流向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让更多要素向真正具有技术突破潜力的领域聚集。
吸引多元资本参与
筑牢市场发展根基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不仅为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融资空间,也为资本市场投资端注入新活力,通过构建更适配的投资生态,引导资本与科技深度绑定,为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成长层通过差异化的制度设计,精准对接了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需求。对于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其被引入作为审核注册的参考因素,既以资金和声誉形成对企业的实质背书,也为自身开辟了布局前沿科技领域的优质通道;对于普通投资者,成长层在延续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风险揭示机制,如要求企业股票简称标注特定标识、细化未盈利原因及研发风险披露等,帮助投资者更清晰识别风险,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做出理性决策,这既保护了中小投资者权益,也提升了市场参与信心。
华泰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陈天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成长层的设立丰富了投资者自身的投资组合,更好地满足投资科技创新领域的需求。
从资本流向来看,成长层的明确导向正在引导更多长期资本向硬科技领域聚集。以往,因未盈利企业退出路径不明确,部分资本对长周期、高投入的科技研发领域持观望态度;而成长层的设立提供了更清晰的退出预期,推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资本从模式创新领域转向技术攻坚赛道。
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曹正认为,在增强对科技型企业制度包容性的同时注重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将极大提升科创板对优质公司和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吸引力,为我国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资源配置平台。
成长层通过平衡创新包容与风险防控,既让资本“敢投”“愿投”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也让投资者“明明白白”参与创新投资,这种对投资端的系统性优化,正在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稳定的发展动能,助力其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