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产自身免疫治疗药物备受瞩目,2024年多款获批上市。据预测,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中国药企在自身免疫领域逐步进入收获期,国产创新药崭露头角。面对跨国药企竞争,国产药物在价格和本土化生产等方面有优势,探索多种合作模式突围。

  “公司2016年成立的时候,正值肿瘤免疫治疗热潮,投资人期望我们投身其中,但我们坚持先做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更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近日,康诺亚(2162.HK)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博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及此事。

  近十年后,国产自身免疫治疗药物备受瞩目,崛起势头强劲。2024年,多款国产自身免疫治疗药物获批上市,包括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智翔金泰(688443.SH)的赛立奇单抗、恒瑞医药(600276.SH)的夫那奇珠单抗等。

  据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60亿美元,2022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6%。中国药企在自身免疫领域逐步进入收获期,国产创新药崭露头角。

  千亿赛道持续升温,本土药企迎来自身免疫收获期

  自身免疫疾病是人体异常免疫反应攻击正常细胞所致,涵盖特应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疾病。

  东方证券研报指出,自免类疾病种类繁多,患者群体庞大。全球自免疾病患病率约5%至8%,患者人数预计超5亿;我国主要自免疾病患者近4000万人。药物仅能缓解症状,患者需长期服药。

  诺华、赛诺菲等跨国药企重视自身免疫领域,推出多款明星单品。艾伯维的阿达木单抗曾占据“药王”宝座多年,但因专利到期竞争加剧,销售额下滑。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成为新的明星选手,2024年销售额达141.79亿美元。

  头豹研究院报告显示,中国自身免疫疾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至2028年,市场规模由349.02亿元增至879.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01%。

  国产药企在自身免疫领域布局虽晚,但多年坚持,部分国产创新药已开始收获。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已获批多个适应证。荃信生物、诺诚健华等上市药企也在不断推进自身免疫相关研发。

  诺诚健华表示,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广泛,存在大量临床需求。随着患者认知提升和创新药推出,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新一代靶向药占比正逐步提升,有望成为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

  面对跨国药企竞争,国产自身免疫创新药如何突围?

  跨国药企百亿大单品在前,国产自身免疫创新药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但国产药企在价格、本土化生产等方面有优势,尤其是在下沉市场。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时间提前,国产自身免疫药物有望通过医保谈判进入目录。临床医生表示,国产创新药临床数据表现良好,每种创新药都有生存空间。医保报销更具优势。

  诺诚健华认为,国产药企制胜关键在创新和差异化。聚焦First-in-class/Best-in-class药物,以显著疗效或安全性优势建立壁垒。

  自身免疫领域靶点扎堆,成熟靶点需差异化发展。新的靶点如TSLP、OX40等值得关注。康诺亚表示,将往起效更快、效果更好等方向完善。

  商业化层面,国产药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翰森制药与荃信生物合作,就QX004N单抗达成战略合作。康诺亚通过NewCo模式出海,获得资金和产品研发经验。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