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半导体行业步入周期性温和复苏,消费电子复苏、新能源汽车及AI应用需求释放,驱动国产晶圆代工厂商业绩增长。中芯国际、华虹等代工厂商承接“在地化”转单需求,与欧洲厂商合作。然而,扩产洪峰下,国产晶圆代工厂商面临折旧与价格压力。

随着下游客户库存过剩逐渐缓解,半导体行业正步入周期性温和复苏阶段。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到,消费电子复苏、新能源汽车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等需求的释放,正驱动国产本土晶圆代工厂商业绩稳步增长。同时,客户与供应链纷纷转向“在地化”模式,为代工厂商业绩带来显著增量。

国产晶圆代工厂商在扩产洪峰压力下,面临着折旧与成熟制程价格压力。然而,“在地化”需求旺盛,一位深圳本地头部晶圆代工厂商工程师表示,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春节期间在岗工程师工作强度极大。

中芯国际作为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2024年业绩表现强劲,全年收入增长超预期。其中国大陆地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占比达到85%。另一家国产晶圆代工巨头华虹公司去年第四季度销售收入也显著增长,产能利用率逐季度攀升。

半导体行业全球化分工模式正受到“在地化”模式的冲击。在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与供应链安全考量下,晶圆代工厂的客户与产业链趋向本地化生产。中芯国际与华虹公司均积极承接“在地化”转单需求,并与欧洲厂商开展供应链合作。

晶圆厂也在全球开展“在地化”布局,洗牌行业新格局。一些厂商因地缘竞争关系,希望将产能转移至新加坡或海外;同时,国内厂商也逐渐将海外产能移回国内。这种转移趋势不可逆转。

AI技术的加持正推动终端市场复苏。尽管“在地化”订单需求趋势难以长期大幅助推业绩,但人工智能配套以及应用产品将为成熟制程工艺带来新机遇。华虹公司高管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整个半导体市场。

新能源汽车等也在加快晶圆代工行业复苏步伐。华虹公司高管指出,汽车以及新能源领域等终端市场的库存修正已大体完成,需求将回归正常。中芯国际也在积极布局汽车和工业领域,希望未来能达到更高占比。

然而,国产晶圆代工厂商在扩产洪峰下也面临着折旧和价格压力。中芯国际与华虹公司均表示,将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丰富产品组合等方式来对抗折旧和周期。

展望2025年,晶圆代工行业价格走势面临挑战。集邦咨询预估成熟制程价格将继续承受压力,难以涨价。但基于国产化趋势持续发展以及上游客户保障本地化产能需求,国产晶圆代工厂对价格态度较为强硬,有望部分抵消价格下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