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制造引领中国制造新范式,莞深融合加速产业变革
AI导读:
中国制造规模连续15年领跑全球,东莞作为制造业之都,正探索中国制造新范式。莞深融合加速产业变革,通过空间大重塑牵引产业大变革,优化生产力布局,为中国制造探出升级路径。
编者按: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领跑全球,随着AI时代的来临,中国制造业迭代升级,展现新范式,成为资产价值全球重估的关键。东莞,作为全球闻名的制造业之都,是中国制造创新发展的前哨,正探索中国制造新范式。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推出《中国制造新范式》专题报道,以东莞制造为样本,深度解析中国制造新范式的内在机理。
制造业在转移中流动,布局影响全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空间格局,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当前,我国制造业布局特征鲜明:“胡焕庸线”两侧梯度明显,东南半壁呈现“马太效应”。尽管产业开始从分散到集聚转变,但转移和创新动力不足。
产业经济地理“大变局”势在必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革剧烈,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安全性面临挑战,亟需重塑产业地理和空间体系,发挥战略纵深优势。
广东正全面推动“大变局”。广东21地市新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高度聚焦空间与产业协同,保障先进制造业用地,尤其是引领性、颠覆性战略产业。
“世界工厂”东莞极具代表性。作为拥有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东莞土地开发强度超50%,产业发展受空间瓶颈制约。
东莞打响“以空间大重塑牵引产业大变革”突围战。2024年推动“工改工”拆除1.04万亩、城市更新投资738.54亿元、收储土地1.37万亩,形成3.25万亩“土地库”,其中城市更新投资额占广东46%,力度空前。
东莞从集约和协同两个维度重构产业经济地理:内部盘活空间资源,外部拓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空间,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支撑。这或为中国制造新范式的重要答案。
产业转移“双向奔赴”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博弈激烈,我国产业链不稳定风险上升。加快产业有序转移,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举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认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优化空间提出更高要求。当前,中西部地区已具备承接基础,为中国制造业在国内超大市场流动奠定基础。
东莞是产业有序转移变迁史中的关键城市。20世纪80年代,东莞率先参与世界产业分工,成为最早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城市之一。但快速工业化导致土地资源消耗过快,产业空间受限。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东莞需要空间变革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成为东莞空间挖潜的重要方式。
广西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项目吸引东莞企业家投资。周建光带领60多家纺织企业从东莞搬到平南,实现“东纺西移”产业升级。
中国推动产业梯度转移遵循“雁型模式”,实现“双向奔赴”,优化生产力布局。
“亩均论英雄”方法论
制造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布局、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途径。
东莞对传统产业转移后腾出的空间进行升级改造,让先进制造业更快集聚。裕元鞋厂曾是全球最大制鞋工厂,随着产能转移,厂房空置后被盘活,成为城市更新示范项目。
东莞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实现存量旧工业区空间形态和产业效益双重跃升。以高标准厂房建设促产业空间改造升级,实现“工业上楼”,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跃升。
松湖智谷产业园是东莞“工业上楼”的样板项目,年产值达200多亿元。东莞以培育产业链为目标,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及衍生产业链集群。
东莞通过“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出一套复合型空间重塑方法论。
莞深深度融合红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叠加效应,培育新增长极。
区域一体化激发经济增长点。跨区域产业协作机制完善,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
莞深产业协作密切,是深圳都市圈代表。深圳产业外溢加快,东莞成为承接重点城市,产业协同提速。
东莞融入深圳都市圈,共建深圳都市圈,支持塘厦、凤岗建设融深发展先行区,实现莞深同城化、一体化、协同化。
区域一体化加速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东莞依托区域科技创新载体融合,打造科创生态雨林,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莞深从产业协同走向源头创新共振,强化协作效应,吸引全球高端制造和创新资源集聚。
从空间到交通再到创新要素流动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像一座城,共生共融中找到高质量发展方法,为中国制造探出升级路径。
莞深融合发展,在产业空间、创新要素、产业转型等方面提供新模式,强化产业链垂直整合,实现创新要素共生网络。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指出,莞深深度融合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让东莞与深圳形成双向支撑新局面,强化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格局,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